给纺织厂食堂供应鸡蛋的生意逐渐走上了正轨。
李铁柱每天清晨在村口收蛋,然后准时送达工厂后门,结账、收款,流程越来越熟练。
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信誉,让他和家里的日子肉眼可见地好了起来,也让他在村民眼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但他并未满足于此。
每次去食堂后门交货,他都会多留个心眼,观察食堂进出的其他货物,偶尔也会跟刘师傅搭几句话,探探口风。
这天早上,送完鸡蛋,刘师傅一边验货,一边随口抱怨了一句:“…这几天天气干,地里菜长得慢,食堂采购的老张头天天嚷嚷青菜不够,萝卜土豆都吃腻了…哎,这伙食真是越来越难张罗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李铁柱心里猛地一动。
菜?对呀!
工厂食堂几百号人吃饭,光消耗鸡蛋吗?蔬菜才是每天的大头!
他立刻追问:“刘师傅,食堂都缺些啥菜?咱这周边村里,别的没有,各种青菜、萝卜、白菜可不缺啊!”
刘师傅瞥了他一眼,笑了:“咋?你小子鸡蛋买卖还没做稳当,就又惦记上蔬菜了?心可不小!
缺啥?啥都缺!
只要是新鲜水灵的绿叶菜,黄瓜、西红柿、豆角、青椒…啥都要!
就是量得大,还得稳定!
你能弄来?”
“能!
俺能想想办法!”
李铁柱毫不犹豫地回答,心脏因为新的可能性而加跳动,“您跟采购的张师傅说说,要是信得过俺,俺也能送菜!
保证跟送鸡蛋一样,新鲜,准时!”
“行啊,我回头跟老张提一嘴。”
刘师傅点点头,没太当回事,只觉得这年轻人精力旺盛。
李铁柱却把这话牢牢记在了心里。
推着空自行车往回走的一路上,他脑子都在飞旋转。
蔬菜!
这可是比鸡蛋需求量大得多的市场!
而且季节性强,种类多,操作空间更大!
回到村口,今天来送鸡蛋的村民依旧不少。
李铁柱照常收蛋、付钱,但在结算完毕后,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离开,而是提高了声音,对还没散去的村民们说道:
“各位叔伯婶子,跟大家说个事!
以后啊,不光鸡蛋,咱地里种的新鲜蔬菜,像黄瓜、西红柿、豆角、菠菜、小青菜…只要是水灵、品相好的,俺也收!
价钱嘛,肯定比大家零卖去集上划算,而且是现钱!”
这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了更大的波澜!
“蔬菜也收?!”
人群一下子炸开了锅,比当初听说收鸡蛋时反应更热烈!
毕竟,鸡蛋不是家家天天有,但菜,几乎是家家户户自留地里都种的东西!
吃不完烂在地里或者喂鸡的情况多了去了!
“铁柱!
你说真的?!
黄瓜咋收?”
“西红柿呢?俺家西红柿结了好多,正愁吃不完呢!”
“豆角!
豆角收不?俺家豆角架都快压塌了!”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围上来,眼睛放光,仿佛看到了又一个生钱的门路。
李铁柱早有准备,大声回答:“都收!
但有几个规矩!
第一,必须新鲜!
打蔫的、带虫眼的、烂的俺可不要!
第二,得洗干净泥,捆扎整齐!
第三,价钱根据市价和品相来定,俺绝不压价,但也绝不哄抬!
具体啥价,俺每天会根据厂里需求和市面上行情告诉大家!
愿意送的,明天就可以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