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情况有变。”
“怎么了?”
小王的心提了起来。
“龟田昨天突然调整了部署。”
周海涛压低声音,“他把日军主力调到了南门,西门只留了一个中队,其他的都是我们保安团的人。”
小王眼睛一亮:“这不是好事吗?”
“未必。”
周海涛摇头,“龟田生性多疑,这可能是试探。
如果起义时日军主力就在附近,我们很难成功。”
“起义时间能提前吗?”
“我尽量。”
周海涛沉吟道,“总攻开始前半小时,我设法把日军主力调开。
但最多只有一小时的时间窗口。”
小王迅记下这个重要情报:“还有什么?”
“军火库的守卫增加了一倍。
龟田可能已经察觉到什么。”
周海涛忧心忡忡地说,“告诉陈旅长,行动一定要快!
一旦打响,就必须在日军反应过来前解决战斗。”
带着这个最新情报,小王再次冒险出城。
而在他身后,周海涛已经开始暗中调兵遣将,为起义做最后准备。
同一天晚上,炮兵团长老杨带着几个骨干,悄悄摸到离城墙只有一千米的一个小土坡。
这里是预定的炮兵观测点。
“测量距离。”
老杨低声命令。
观测员迅架起测距仪:“目标,南门城楼,距离一千零五十米。”
“风向?”
“东南风,二级。”
“气温?”
“二十八度。”
每一个数据都被认真记录。
炮兵作战,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特别是对城墙这种坚固目标,命中至关重要。
“标记所有重要目标。”
老杨透过望远镜观察着城头,“日军指挥所、军火库、机枪火力点一个都不能漏。”
与此同时,工兵营也在紧张工作。
他们连夜赶制爆破器材,准备在总攻时炸开城墙。
“炸药量要计算精确。”
工兵营长亲自检查每一个炸药包,“少了炸不开,多了会误伤自己人。”
在通讯营,李明带着战士们测试各种通讯设备。
攻城战中最怕指挥失灵,他们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有线电话线路要铺设双线,防止被炮火炸断。”
“电台要准备好备用频率,防止日军干扰。”
“信号弹、军号、旗语,所有通讯方式都要演练。”
八月十四日,总攻前最后一天。
所有侦察情报都已汇总,所有准备工作都已就绪。
陈征站在作战地图前,做最后的推演。
地图上,红色的箭头标示着进攻路线,蓝色的圆圈代表着敌军阵地,各种符号密密麻麻,却井然有序。
“一团从南门主攻,突破后直取日军指挥所。”
“二团在东西两门伴攻,牵制敌军兵力。”
“三团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突破口。”
“炮兵团火力准备三十分钟,重点摧毁城墙工事。”
“侦察营和特务营在城内策应,配合周海涛起义。”
“独立团在外围阻援,防止日军增援。”
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
赵铁鹰轻声问:“旅长,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陈征沉默片刻,指着地图上的清河县城:“告诉每一个战士,城里住着我们的同胞。
攻城时,要尽量保护老百姓的安全。”
夜幕降临,部队开始向进攻阵地秘密开进。
战士们衔枚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