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机枪、手榴弹如同雨点般倾泻而下。
战士们猛打猛冲,战决,重点消灭押运士兵,焚烧车辆,抢夺急需的物资,然后迅撤离,绝不久留。
等日军援军赶到时,往往只剩下一片燃烧的废墟和满地狼藉。
一座座跨越河流山谷的桥梁,也成了重点照顾目标。
小股部队夜间潜入,将集束手榴弹或炸药包固定在桥墩关键部位,引爆后即使不能完全炸毁,也能严重破坏桥面结构,使其无法通行重型车辆,迫使日军绕远路或花费大量时间抢修。
电话线更是剪不胜剪。
今天修好,明天又被成段成段地割走。
日军的通讯变得极不顺畅,指挥协调频频出错。
在这频繁的破袭战中,一次针对一支较大规模运输队的伏击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重大收获。
情报显示,一支由五辆卡车、二十多辆骡马车组成的运输队,将在次日清晨通过一段位于两山之间的公路,向内线日军运送补给。
陈征判断战机难得,亲自调动了附近的两个主力连和一个机炮排,设下了埋伏。
战斗过程惊险而激烈。
地雷准确炸毁了尾车辆,堵死了车队。
埋伏的部队火力全开,押运的一个小队日军拼死抵抗,但被八路军的优势兵力和猛烈火力压制。
经过约半小时激战,日军小队大部被歼。
战士们迅打扫战场。
掀开卡车的帆布,车厢里堆满了鼓鼓囊囊的麻袋——里面是雪白的大米和面粉;还有成箱的罐头、压缩饼干、咸鱼;更让战士们欣喜若狂的是,最后两辆卡车上,竟然装载着大量的步枪子弹、迫击炮弹和手榴弹!
“财了!
师长!
咱们财了!”
一个年轻战士抱着一箱罐头,兴奋地脸都红了。
陈征也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些物资,对于弹药匮乏、给养困难的外线部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快!
能搬走的全部搬走!
搬不走的,连同汽车一起烧掉!”
陈征下令,“注意,分出部分粮食,留给这附近的乡亲们!”
战士们如同蚂蚁搬家般,迅将急需的弹药、粮食搬运一空。
他们还特意将一部分大米、面粉和罐头,分给了闻讯赶来、远远围观的当地贫苦百姓。
百姓们起初不敢上前,在战士们再三劝说下,才感激涕零地收下这些珍贵的食物。
八路军的声望,在一次实实在在的分享中,悄然植根于敌占区人民的心中。
这次成功的破袭,不仅及时补充了外线部队自身极度紧张的消耗,实现了“以战养战”
,更让陈征达成了重要的战略目的:日军的后勤补给线变得千疮百孔,极其不可靠。
前线扫荡部队的物资供应开始出现困难,不时传来补给中断、弹药不足的报告,这无疑从后方扯住了日军扫荡行动的后腿,迫使日军方面军司令部不得不从本已紧张的内线兵力中,再次抽调部分力量回防,加强对交通线的守备和巡逻。
外线破袭的锋芒,如同刺向巨人腰肋的尖针,虽不致命,却让其疼痛难忍,行动受阻。
陈征用事实告诉敌人:他们的腹地,并非安全的后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