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没有文化确实寸步难行。
"
我同意团长的意见。
"
常出人意料地率先表态,"
我在晋绥军时就深有体会,有文化的部队和没文化的部队,战斗力天差地别。
"
赵铁鹰也站起来:"
我们侦察排坚决支持!
不识字,连情报都记不准,怎么侦察?"
见两位主要干部都表态支持,其他人也纷纷跟上。
会议最后决定,由周明负责文化教育,常和马千里协助,因为这几人文化水平最高。
散会后,陈征留下常:"
常营长,三营新兵最多,训练任务最重,你肩上的担子不轻啊。
"
常挺直腰板:"
团长放心,我一定带好三营。
不过"
他犹豫了一下,"
有个情况想向您汇报。
"
"
说。
"
"
三营有不少原晋绥军战士,他们对八路军的某些做法不太理解。
"
常斟酌着词句,"
比如民主评议、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些。
"
陈征微微一笑:"
慢慢来,思想转变需要过程。
你作为营长,既要严格要求,也要耐心引导。
记住,我们八路军和其他军队最大的不同,就是官兵平等,民主决策。
"
常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出身旧军队的他,对这种带兵方式确实感到新奇,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平等氛围下,战士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确实更高。
接下来的日子,独立团驻地热火朝天。
天刚蒙蒙亮,训练场上就响起震天的喊杀声;夜幕降临后,各个营房里又传出朗朗读书声。
陈征每天辗转于各训练场之间,亲自指导战术演练,解决实际问题。
这天下午,陈征正在观看三营的进攻战术演练,突然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班的战士在冲击"
敌阵"
时,竟然用身体组成了一种奇怪的阵型,前排持盾(其实是木板),后排持"
枪"
(木棍),配合默契,势如破竹。
"
这是什么战术?"
陈征好奇地问常。
常有些得意:"
报告团长,这是我想出来的龟甲阵。
前排用门板当盾牌,挡住日军机枪火力,后排趁机靠近投弹。
在晋绥军时用过,效果不错。
"
陈征眼前一亮。
这种土办法虽然简陋,但在缺乏重武器的情况下,确实是突破日军火力封锁的好办法。
"
好一个龟甲阵!
"
陈征拍手称赞,"
可以全团推广。
不过"
他想了想,"
门板太笨重,能不能用更轻便的材料?"
"
我们试过棉被浸水,但效果不好。
"
常无奈地说。
这时,工兵排长突然插话:"
团长,咱们缴获的日军卡车不是有些防弹钢板吗?可以拆下来做成小盾牌。
"
"
好主意!
"
陈征当即拍板,"
就这么办!
工兵排负责改装,常营长负责训练,一周后我要看成果!
"
一周后的演示会上,"
改良版龟甲阵"
让所有人大开眼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