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洒在独立团训练场上,五百多名新老战士整齐列队,等待着整编仪式的开始。
陈征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望着台下这支日益壮大的队伍,心中感慨万千。
三个月前,他刚接手时,这不过是个不足三百人的小营队,装备简陋,弹药匮乏。
如今,经过数次战斗和整编,独立团已经展到五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一个炮连,外加直属侦察排、通讯班、工兵排和卫生队,总兵力过一千五百人,装备精良,士气高昂。
"
同志们!
"
陈征的声音在操场上回荡,"
根据总部命令,即日起我部正式扩编为独立团,下辖三个步兵营和一个直属加强连。
同时,总部特别授予我们钢铁团的荣誉称号!
"
台下爆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
钢铁团"
这个称号来之不易,是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荣誉。
周明宣读了各营连主官任命名单:一营长张大彪,二营长赵铁鹰,三营长由原晋绥军军官常担任。
这个任命有些出人意料,但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常的军事素养确实出众,这段时间的表现也有目共睹。
"
另外,"
陈征补充道,"
团直属利刃特战分队扩编为特战连,由我直接指挥;闪电快反应分队划归侦察排,马千里同志任排长。
"
整编仪式结束后,新上任的干部们齐聚团部开会。
陈征开门见山:"
同志们,部队壮大了,责任也更重了。
日军不会坐视我们展,更大规模的扫荡随时可能到来。
我们必须抓紧时间,提高战斗力。
"
常推了推眼镜:"
团长,我建议重点加强各营连的协同作战训练。
我们现在的装备和人员素质都不差,但新老战士之间、不同出身同志之间的配合还不够默契。
"
这个建议切中要害。
独立团现在人员构成复杂,有老红军骨干,有当地参军的农民,有反正的伪军,还有像常这样投诚的国军军官。
如何将这些人拧成一股绳,确实是个挑战。
"
常营长说得对。
"
陈征点点头,"
从明天开始,全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强化训练,重点是实战协同。
另外"
他环视众人,"
我决定在全团推广文化教育,所有战士每天必须学习两小时文化课!
"
这个决定引起一阵小声议论。
文化教育在八路军中并不稀奇,但像这样作为硬性要求还是很少见的。
"
团长,现在战事紧张,训练任务重,再抽时间学文化"
张大彪挠着头,欲言又止。
陈征早有准备:"
张营长,你还记得上个月打马关驿时,因为几个新战士看不懂地图,差点带错路的事吗?"
张大彪顿时语塞。
那次要不是陈征及时现,整个营都可能钻进日军埋伏圈。
"
现代战争需要文化。
"
陈征语重心长地说,"
不识字,怎么看地图?怎么用新式武器?怎么理解战术命令?"
他拍了拍桌上的一本小册子,"
这是总部刚下来的《步兵操典》,可我们团能通读下来的不到三分之一!
"
干部们沉默了。
陈征说的都是实情,随着部队装备越来越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