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你看这热处理工艺,要是能再精准控制一下,这炮管的寿命至少能提高三成!”
张明远指着通红的锻件,对李铁锤激动地说。
李铁锤黝黑的脸上满是油污,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干!
咱们不仅要能造,还要造得比鬼子的更好!”
兵工厂俨然成了根据地的工业心脏,机器的轰鸣声日夜不息,为前线输送着源源不断的“钢铁食粮”
。
建立被服厂、鞋厂等配套后勤单位
打仗离不开衣食住行。
过去,部队的军装、鞋子主要依靠缴获和根据地妇女支前队手工缝制,数量和质量都无法保证。
如今,在辽源这座有一定轻工业基础的城市里,建立正规后勤工厂的条件初步具备。
军管会接管了几家原有的纺织厂、染坊和制鞋作坊,整合资源,成立了师直属被服厂和鞋厂。
从老区调来有经验的妇女干部负责管理,招募城内失业的纺织女工和鞋匠。
被服厂里,几十台缝纫机(部分是缴获,部分是原有设备修复)哒哒作响,统一制式的灰色军装、棉大衣、绑腿、军帽被批量生产出来。
鞋厂则日夜赶制着结实耐穿的“千层底”
布鞋和一部分改良后的胶底帆布鞋(利用缴获的橡胶原料)。
虽然样式朴素,但保证了基本的保暖、耐磨和统一,极大地改善了战士们的军容和行军条件。
展副业,改善生活
为了进一步丰富物资来源,改善官兵生活,师生产运动委员会还大力鼓励各单位利用现有条件展副业。
在驻地附近开挖鱼塘养鱼,搭建猪圈鸡舍养猪养鸡,种植蔬菜瓜果……一时间,各部队驻地周围,猪哼鸡鸣,菜畦整齐,充满了生机勃勃的田园气息。
这些副业产品,有效地补充了伙食,增强了官兵体质。
收获的季节,连队里杀猪宰羊,笑声不断,战争的阴影似乎也暂时被冲淡了一些。
建立运输与仓储网络
庞大的物资生产出来,如何有效地储存和运输到可能需要的前线,是另一个关键。
师部组建了规模更大的辎重营,不仅负责运输,还开始在辽源及周边战略要地,秘密修建了一批坚固的仓库和物资囤积点,储备粮食、弹药、被服等。
同时,大力动员和组织根据地的民众支前队伍,建立起一个依靠人挑肩扛、骡马驮运、甚至部分缴获汽车构成的,覆盖新老根据地的庞大运输网络。
大生产运动的深入开展,如同为独立第一师这台战争机器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燃料和润滑油。
尽管过程充满艰辛,但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盈,更是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精神的淬炼。
战士们一手的老茧,既是生产的印记,也是战斗的准备。
当王小栓穿着新的、合身的军装和结实的布鞋,吃着连队自己种的蔬菜,擦拭着兵工厂新送来的、黄澄澄的子弹时,他感受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底气和信心。
强大后勤体系的初步建立,为人民军队的持久作战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它向所有人证明,这支队伍不仅能在战场上消灭敌人,同样能在艰难困苦中创造生存和展的奇迹。
未来的远征之路,无论多么漫长和坎坷,他们都将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和更充足的准备,勇往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