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捷报传开时,整个国家都沸腾了。街头巷尾的茶馆里,说书人把 “奉垣军雪夜破俄寇” 编成了新段子,台下听众拍着桌子叫好;南都的报纸用特大号字体印着 “以弱胜强,扬我国威”,连海外的国人商会都发来贺电,说这一仗 “扫了百年积弱的晦气”。可欢庆声还没歇,瑷珲城的谈判会场,已悄然成了新的战场 —— 这里没有枪炮,却藏着比硝烟更凶险的博弈。
霍聿枭的密信是随捷报一起到的,信纸比之前厚了些,字里行间却透着压抑的凝重。“俄使伊万诺夫老奸巨猾,仗着往日威势,只肯象征性退兵,赔款、割地半个字不肯提。” 他写道,“谈判陷入僵局,他们赌我们刚打完仗,耗不起时间,想拖到我们让步。国土利益,寸步不能让,可谈判之道,非我所长。”
沈未央捏着信纸,走到挂在书房的巨幅地图前。手指划过北疆的边界线,从黑岩堡到江心岛,再到那片藏着稀有矿产的丘陵 —— 这些地方,是将士们用命换来的,绝不能在谈判桌上丢了。他知道俄方的底气:一是觉得我们民族积弱,霍家不敢长期对峙;二是算准奉垣大后方刚稳定,霍聿枭急于回师。
可他们算错了两点:一是奉垣军刚打了胜仗,士气正盛;二是他们不知道,沈未央手里,握着能戳破他们傲慢的 “利刃”。
沈未央铺开信纸,砚台里的墨磨得浓黑,笔尖落下时,没有半分犹豫。他的建议条理清晰,字字都戳在要害上:
“督军钧鉴:
谈判之要,在于知己知彼,攻其必救。俄人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西线压力未减,远东补给漫长,此其软肋。拖延战术,于其不利反甚于我。
割地之事,非仅争尺寸之土,当着眼于战略要冲与控制资源。附图标记之甲区域(指向富含森林及稀有矿产的丘陵地带),虽非广阔平原,然扼守水路,地下藏珍,未来价值不可估量,务必力争。乙区域(指向一个具有争议的江心岛)可作为谈判筹码,若对方坚持,可示以‘让步’,换取其他实质利益。
赔款数额,可参照其此次动兵之直接军费消耗,上浮三至五成,作为其挑起战端之惩罚。另,可要求其以部分工业设备、精密机床、技术图纸抵偿赔款,此物之价值,远胜金银。
最关键者,需在其傲慢之心上打开缺口。可于谈判间隙,‘不经意’透露我方已掌握其部分主力舰艇钢材配方之缺陷(附简要技术分析,指出其某型战舰钢材在特定低温下韧性骤降之隐患),或点明其国内某重要化工厂因其催化剂效率低下,成本居高不下……
切记,谈判非乞求,乃博弈。我方正值大胜之威,士气可用,国内舆情鼎沸,皆为后盾。望沉着应对,以科学为刃,以国力为盾,必能克敌制胜。
未央
写完信,沈未央又附上两张图纸:一张标注甲、乙区域的资源分布,一张简要画着 “北极星” 舰体钢材的应力分析图。他把信和图纸封进铁盒,交给秦穆时,特意叮嘱:“此信需亲手交予督军,途中万不可经他人之手。虽然不知道蝴蝶的翅膀会因为他的到来扇向何处,但大致轨迹应该不会太大差异,沈未央心想。”
黑河谈判会场,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橡木长桌两端,一边坐着霍聿枭和他的幕僚,一边是伊万诺夫率领的俄方代表团。伊万诺夫留着浓密的棕色胡须,手指敲击着鎏金怀表,眼神扫过霍聿枭时,带着居高临下的轻蔑:“霍督军,我国已展现最大诚意 —— 退兵五十里,赔偿十万银元,这已是对‘战败方’的宽容。至于割地…… 贵方若再坚持,谈判便无继续之必要。”
“战败方?” 霍聿枭忽然开口,声音冷得像北疆的冰,打断了伊万诺夫的话,“伊万诺夫先生,贵国士兵的尸体还在黑岩堡的雪地里没埋,我国桦树村千余名百姓的冤魂,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