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曦那句“月亮破了,可以修好吗?”
以及洛梨与她共同用金色画笔“修补月亮”
的温馨场景,如同一种无声的宣告,标志着这个家庭最小的成员,也开始以她独特的方式,理解和应对着外界的纷扰。
那份由纪怀瑾强行带来的寒意与不安,在家庭内部温暖坚定的爱意面前,被有效地隔绝、消融。
然而,纪靳修深知,安抚内部只是防御,要想彻底终结这场令人厌烦的滋扰,必须对外部源头施以雷霆手段。
念曦受惊的事件,触碰到了他绝不容侵犯的底线。
他不再满足于被动的防御和精准的反制,他需要一场彻底的、足以让纪怀瑾彻底认清现实、并从此不敢再越雷池一步的清算。
就在纪怀瑾因老宅碰壁、直接接触念曦失败而焦躁不安,试图寻找下一个更激进的突破口时,他并不知道,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经由他从未真正了解过的儿子,悄无声息地撒下,并且正在迅收拢。
纪靳修动用的,并非仅仅是商业上的打压或法律层面的威胁。
那些手段固然有效,但或许还不足以让纪怀瑾这种在商场沉浮多年、惯于钻营的老江湖感到彻骨的恐惧。
他选择了一种更彻底、更摧毁一个人立足根基的方式——全面瓦解纪怀瑾赖以维系其身份和野心的资本与人脉网络。
陈默带领的团队,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早已将纪怀瑾在海外公司的财务状况、错综复杂的股权结构、以及那些看似牢固实则充满利益交换的“人脉”
查得一清二楚。
纪靳修要做的,便是在最关键的时刻,精准地抽掉支撑其局面的几块基石。
先遭遇灭顶之灾的,是纪怀瑾海外公司最大的、也是他此次回国试图寻求纪氏支援以渡难关的核心项目——一个位于东南亚某国的度假村开案。
这个项目前期投入巨大,几乎押上了纪怀瑾大半身家,且依赖于当地一位实权人物的庇护和几家国际银行的贷款支持。
纪靳修甚至没有亲自出面。
他只是通过几个隐秘的渠道,向那位实权人物的政敌,以及那几家国际银行的总部风控部门,传递了几份经过精心整理的“材料”
。
材料中,详细罗列了该项目在环境评估、土地审批环节存在的“技术性瑕疵”
,以及纪怀瑾公司与当地官员之间一些“不合规”
的资金往来记录。
证据确凿,逻辑清晰,直击要害。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那位实权人物自身难保,项目的各项许可被无限期冻结。
国际银行闻风而动,不仅立即停止了后续贷款的放,更要求纪怀瑾的公司提前偿还部分已放的款项。
消息传出,纪怀瑾海外公司的股价应声暴跌,其他合作伙伴和债权人纷纷恐慌性撤资或催债,资金链瞬间断裂。
这仅仅是第一波打击。
紧接着,纪怀瑾在国内试图搭建的、用于迂回接触纪氏资源和建立自己新据点的几个空壳公司及关联人,也遭到了精准的定点清除。
税务、工商、甚至经侦部门的调查通知,如同雪片般飞向这些公司和相关责任人。
纪怀瑾好不容易重新搭建起来的一点人脉网络,在真正的权势与精准的信息打击面前,不堪一击,瞬间分崩离析。
更让纪怀瑾感到胆寒的是,那些他自以为隐秘的、用于转移资产和规避风险的境外账户,也接连被冻结或受到严格监控。
他仿佛成了一个透明人,一举一动都暴露在纪靳修的视野之下,毫无秘密可言。
直到这时,纪怀瑾才真正意识到,他面对的是一个何等可怕的对手。
这个他缺席了成长过程的儿子,早已不是他记忆中那个沉默寡言、可以被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