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而无法看出字的轮廓的,便是糯种的翡翠了。”
为了方便方清雪的理解,杜言举了一个当初他从书上看到的鉴别方法。
“这样就形象多了,像玻璃一样能够看到报纸上字的翡翠就是玻璃种,这就简单多了。”
方清雪仿佛一瞬间得到真髓一般,立马就领悟地说道,“那我以后也能够鉴别翡翠了。”
“哪儿有那么简单,都说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方法。
你以为只要能够看到报纸上字的就是真的玻璃种翡翠了?”
“难道不是么?”
方清雪质疑道,“明明是你刚刚自己说的方法。”
“能够看到报纸上的字是玻璃种的一个特征,但是并不代表一定是玻璃种的翡翠。
街上摆地摊几块钱一个的玻璃手镯什么的,不也能够看到报纸上的字么?”
杜言和方清雪这一问一答,就仿佛是一个博学的老师在教授自己的学生一般。
原先在芝城一中上课的时候,是方清雪在讲台上教授杜言知识,而现在则反了过来,是杜言在教方清雪关于玉器的知识。
当然了,被两人撂在一边的玉器店伙计小周越听越心惊:“没想到这小子居然还真有两把刷子,对于玉器居然如此了解,这样一来,不知道我按照林公子吩咐做的能不能够骗到他了。”
听杜言说得头头是道,伙计小周心里头也在掂量了。
不过,知道玉器鉴别的理论知识和真正会鉴别玉器那又是完全的两码事了。
就好像许多研究古玩的,明明对于许多古玩身上的时代特征以及鉴别方法都滚瓜烂熟,但是真正将古玩拿到手上的时候,却偏偏又似是而非,聪明反被聪明误,花了大价钱买回来一个假货。
可以说,在古玩和玉器这方面,造假者和鉴别专家之间也是不断地在斗智斗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造假者层出不穷的造假手段,往往都是根据这些专家总结出来的各种特征进行造假,这就让那些像杜言一样自以为掌握了玉器鉴别手法的菜鸟栽大跟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