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枭强行压制副作用报告、疯狂加推广的策略,就像不断往一个已经出现裂纹的高压锅里疯狂添柴加火。
他以为能靠着度和声势,在锅子炸开之前煮熟里面的食物。
但他低估了压力累积的度,也高估了锅子本身的承受能力。
裂缝,终于无可挽回地扩大了。
最初,只是网络上一些被删除又顽强冒出来的匿名帖子。
然后,是一些小型科技论坛里,讨论的帖子开始变多,言辞也越来越激烈。
紧接着,几位拥有不少粉丝的、早期狂热推崇“智瞳”
的科技博主,陆续布了自己的长期体验报告。
报告里不再是最初的惊叹和赞美,而是充满了困惑、失望和担忧。
“使用‘智瞳’两个月,注意力集中度的确有所提升,但代价是严重的失眠和情绪不稳定,不用的时候更加疲惫,仿佛被透支了。”
“头痛频率明显增加,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器质性问题,医生建议我立刻停止使用任何可能刺激神经的设备。”
“我开始出现轻微的耳鸣和心慌,停用‘智瞳’三天后症状缓解,这绝对不是巧合!”
这些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博主声,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一直被压抑和掩盖的用户不满,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爆出来!
社交媒体上,关于“智瞳副作用”
的话题,如同坐了火箭般冲上热搜榜前列。
后面紧跟着一个触目惊心的“爆”
字。
成千上万的用户涌了进来,分享着自己或轻或重的糟糕体验。
“我还以为就我这样!
用了之后晚上根本睡不着,白天跟丢了魂一样!”
“+1,而且脾气变得特别差,一点就着!”
“头晕恶心,我已经退货了!”
“官方客服只会敷衍,说是个人体质问题,放屁!”
“垃圾产品!
坑钱还伤身!”
投诉电话被打爆。
消费者协会的邮箱里塞满了举报信。
甚至连一些主流媒体和监管部门的关注,都被吸引了过来,开始介入调查和报道。
“智瞳”
那精心构建的、充满未来感的科技光环,在无数愤怒的声讨和确凿的不良反应面前,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迅消融、崩塌。
口碑,一夜之间,彻底烂穿地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个之前被无数人嘲笑“落后”
、“迷信”
的“牧月”
。
在“智瞳”
副作用话题被顶上热搜的同时,另一个话题,也悄无声息地,以一种稳健的姿态,出现在了热搜榜的尾部,并且排名稳步上升。
“牧月真香”
。
点进去,画风与“智瞳”
那边的一片哀嚎截然不同。
“之前嘲笑‘牧月’是玄学,是我声音太大了!
对不起!”
“在‘智瞳’那里受了一肚子气,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牧月’,卧槽!
真就润物细无声!
睡眠好了,眼睛不干了,关键是真的没有一点不舒服!”
“这才是真正为我们健康着想的产品啊!
不像某些东西,只顾着炫技,根本不管用户死活!”
“已安利给全家,爸妈都说睡眠质量好了很多!”
“虽然效果不是立刻爆炸那种,但那种慢慢变好的感觉,真的很安心!”
“感谢‘牧月’,把我从‘智瞳’的副作用里救回来了!”
没有夸张的吹捧,只有大量真实的、细节丰富的用户体验分享。
那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