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成协议之刘词说我去动员宋军。
我试试,总归能成
议事厅的炭火渐渐弱了些,李筠将疆域图卷好,小心收进木盒,指尖触到盒底那封未曾寄出的、给符太后的信,心里悄悄松了口气——幸好没把潼关的消息说出口,眼下局势不明,多一人知道,就多一分风险,他得护着太后和幼帝,不能让他们再陷入险境。
刘词弯腰捡起地上的碎瓷片,动作缓慢却沉稳,像是在斟酌着什么。
等他直起身,看向李筠时,眼神已经没了之前的激动,多了几分笃定:“李兄,既然咱们定了主意,那动员宋军的事,就交给我吧。”
李筠愣了一下,随即摇头:“刘兄,这太危险了。
那些宋军是赵匡胤的旧部,对你本就有戒心,你主动去动员,万一被他们告……”
“告了又如何?”
刘词打断他,将碎瓷片扔进墙角的竹筐,“咱们现在手里总共就五万嫡系兵马,你要调二十万‘自己人’去汴梁外围,说白了,那二十万里头,有一大半是临时凑来的民壮,撑撑场面还行,真要打仗,根本顶不住。
要是不能策反这些宋军,等赵匡胤反应过来,咱们这点人,连许州城都守不住。”
他走到李筠面前,声音压得更低:“你我都清楚,现在不反,等赵匡胤杀了太后、幼帝和那些后周旧臣,彻底坐稳了江山,咱们再想反,就是以卵击石。
我去试试,总归有三成把握——那些宋军里,总有几个念着后周旧情的,就算策反不了全部,能拉来一部分,也是好的。”
李筠看着刘词鬓边的白,心里一阵酸。
这位老将比自己大了近十岁,本该在家安享晚年,却要为后周的江山,去冒这么大的险。
他张了张嘴,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刘词抬手拦住:“李兄,别劝了。
我已经想好了,就从许州城西的宋军大营入手——那里的守将叫张令铎,当年和我一起在郭威陛下手下当过差,虽然这些年跟着赵匡胤,但性子还算耿直,不是那种趋炎附势的人。”
说罢,刘词转身走向内室,片刻后拿着一件洗得白的旧铠甲出来。
铠甲的肩部有一道明显的刀痕,边缘已经有些锈蚀,却是当年郭威陛下亲自赏赐给他的。
“我穿上这件铠甲去见张令铎,他看到这个,或许能想起些旧情。”
李筠看着那件铠甲,眼眶微微热。
他知道,刘词这是把所有的希望,都押在了这份“旧情”
上。
他深吸一口气,从腰间解下自己的佩刀,递给刘词:“这把刀跟着我杀过不少敌,你带着它,要是张令铎敢对你动手,你就用它自保。
我会在大营外安排三百精锐,一旦有动静,立刻冲进去救你。”
刘词接过佩刀,掂量了一下,嘴角露出一丝笑容:“好,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不过你放心,张令铎就算不答应,也不会轻易动我——他要是敢杀我这个后周旧臣,就不怕其他将领心寒?”
说罢,刘词换上旧铠甲,又让侍从取来一顶旧头盔,穿戴整齐后,转身就往外走。
李筠送他到门口,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巷口的风雪里,心里像压了块石头,沉甸甸的。
他立刻让人去调三百精锐,埋伏在城西大营附近,又让人去通知王仲先,让他盯紧许州城里的眼线,一旦有异常,立刻回报。
城西的宋军大营里,张令铎正坐在帐中,看着手里的军报。
军报上写着李筠袭扰邢州粮道的消息,他眉头皱得紧紧的——这些日子,许州城里的风声越来越紧,他早就听说刘词和李筠走得近,心里一直在犯嘀咕,却不敢轻易声张。
“报!
刘刺史来了,就在营门外,说要见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