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的电话是在一个周二的清晨打来的。
林枫刚把思雅和思清送去幼儿园,正抱着思柔在阳台上看苏清雅给薄荷浇水。
手机震个不停,林枫按下接听,王海标志性的大嗓门立刻炸开,连旁边的苏清雅都隐约听到了动静。
“老林!
定了!
这回真定了!”
王海的声音因为激动有些变调,“你赶紧看‘艺术前沿’!
就现在!
看徐怀谦老爷子的最新专栏!”
徐怀谦。
这个名字在艺术圈重若千钧。
他是国宝级的艺术评论家,眼光毒辣,从不轻易为人执笔。
他的赞誉,是一顶无数艺术家梦寐以求的桂冠。
林枫打开平板,找到那个以严谨和专业着称的艺术媒体平台。
页最新更新的专栏文章,标题简洁有力——《流淌的边界论林枫的跨界艺术实践与生活美学》。
苏清雅放下小水壶,擦干手,走到林枫身边,一起看向屏幕。
文章没有一上来就吹捧。
徐老先是客观回顾了林枫近期进入公众视野的几次表现,从钢琴、口琴到小提琴,从传统水墨到那幅引起热议的咖啡写意。
他的笔触冷静,甚至带着一丝审视。
然而,笔锋在论述那幅《糖果山的傍晚》时陡然转变。
“……当艺术脱离其固有载体,当创作回归到生活本身的材质与心境,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技巧的炫示,而是审美灵魂的自然流淌。
林枫先生无疑具备这种灵魂。”
“他的音乐跨越古典与现代,他的绘画模糊了传统与即兴的界限。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跨界’并非刻意为之的噱头,而是其内在丰沛艺术修养在不同维度的自然投射。
他将咖啡的苦涩、果汁的甜润、牛奶的温醇,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元素,信手拈来,点化为意境悠远的画作。
这不仅是创作手法的创新,更是艺术观念的升维——美,无处不在,只欠缺现与点化的眼睛和心灵。”
“纵观其呈现的诸多作品,我们或许可以这样定义,林枫,是一位罕见的、将艺术彻底融入生命体验的跨界天才。
他的价值,不在于精通多少门类,而在于他打通了这些门类,并将其统合于对生活本身深沉而温柔的爱意之下。
这种爱意,在他的家庭互动中,得到了最完美的印证。”
文章到此戛然而止,余韵悠长。
没有浮夸的形容词,每一句评价却都建立在扎实的作品分析之上,字字千钧。
林枫沉默地看着,苏清雅轻轻握住了他的手。
她的手心有些微湿,是刚才沾上的水珠,也是心情激荡的痕迹。
“看到了吧?看到了吧!”
王海的声音再次从手机里传来,亢奋不减,“徐老爷子亲自下场给你定调子了!
‘跨界艺术天才’!
知道这六个字从现在起值多少钱吗?我这就去联系所有能联系上的媒体,必须把这篇文给我顶到热搜第一挂三天!”
王海几乎能听到他摩拳擦掌的声音。
“这下看谁还敢说你半路出家、根基不稳!
徐老的话,就是最硬的金字招牌!”
刚挂断王海的电话,赵敏的通讯请求就无缝衔接地跳了进来。
“林枫,徐老的专栏我看到了。”
赵敏的声音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快意,“刚刚,‘城市艺术双年展’的主办方正式来邀请函,希望你能作为特邀艺术家参展,并设置一个独立的‘生活美学’单元,展示你近期的创新作品。”
她的语平稳,却透着力量。
“另外,有三家国际知名的画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