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在下之见,江南至少具备三大优势!”
“其一,沃野千里。
自江夏至吴郡,沿岸皆是良田,可惜无人开垦,耕作之法亦不得要领。”
“其二,风调雨顺。
南北作物皆可在此生长,若能引进北方良种,收成必定惊人。”
“其三,水运通达。
溯江可入蜀中,出海可抵徐、青、冀、辽诸州,四通八达的航运乃无价之宝!”
“善用这三点,何愁江东不兴?”
“原来如此!”
孙坚频频颔:
“若从子若说的这三点来看,确实有中原不及之处。”
说着又含笑相邀:
“既然话已至此,不如请子若继续指点迷津?”
他早已知晓秦鸣的脾性——胸中虽有济世良策,但从不主动献策,非要等人请教才肯吐露。
无论是问什么,这位总能滔滔不绝地讲出一番道理。
在他眼中,与其说江东是块宝地,倒不如说自己这个军师才是真正的宝贝。
只要愿意深究,就没有他挖不出的门道。
见秦鸣起了头,孙坚立马来了精神。
秦鸣哪知道孙坚的心思,见他追问,便顺着往下说:“开江南,咱们可以从三件事着手!”
“其一,趁北方动荡,流民南迁,将他们妥善安置到各郡。
人多了,江南自然就兴旺了!
不过——”
他话锋一转,“这还不够。”
“还缺什么?”
孙坚急切地问。
“多生孩子!”
秦鸣笑道,“想富庶,没人可不行。
得大力鼓励生育,哪怕咱们贴补粮食,也得把人口提上去!”
孙坚却皱起眉头:“你说得轻巧!
现在屯田已经开销不小,再补贴生育,钱粮从哪儿来?”
“这正是我要说的二点,”
秦鸣不慌不忙,“咱们得改进耕种技术。
最好让那些北方来的流民,教教本地人怎么种地。”
他这么提议,是因为眼下江东的农耕水平实在落后,跟北方没法比。
他接着道:“另外,还得推广种麦子。
主公可能不知道,在会稽以南,如果麦子和稻米轮种,一年能收两季。
这样粮食产量就能翻倍!”
“一年两收?”
孙坚眼前一亮。
要真能如此,军中缺粮的难题岂不迎刃而解?他当即拍板:“这两件事必须办!
我马上安排人手。”
说完又迫不及待地问:“那三点呢?”
看着孙坚兴致勃勃的样子,秦鸣继续道:“三点就是展商贸。
借着江东水网达的优势,不管是西边还是北边,都能做买卖。
有必要的话,咱们还能组建商队,大规模做生意。”
“展商贸?”
孙坚的兴奋劲儿顿时消了一半,疑惑道:“自古都是重农抑商,咱们为何要反其道而行?”
"
若展商业导致百姓荒废农耕,该当如何?"
孙坚提出疑虑时,秦从容应答:
"
主上误解了关键。
"
"
农商本可并行不悖!
"
"
农为根基,商促繁荣。
我们倡导的是规模化商业,非小本经营。
"
"
庶民照旧耕作,江南水土丰饶,产出必有盈余。
官府可收购余粮,行销各地。
"
"
此策使百姓增收,世家获利,军资充裕,实乃三赢之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