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鸣含笑望向周瑜:
“只怕不易相请。
公瑾可知江东有二张?”
周瑜这个"
江东百事通"
略作思忖,抚掌道:
“军师所指,莫非张昭、张纮两位先生?”
他眼中闪过赞赏:
“若得此二人襄助,治理江东确非难事!”
孙坚听罢二人对谈,脸上露出困惑神色:
"
军师与公瑾提及的张子布、张子纲究竟是何方高人?"
还未等旁人回应,孙策便抢先答道:
"
父亲容禀,这二位先生孩儿略知一二。
他们本是徐州人士,为避战祸如今隐居庐江石亭。
"
"
传闻二人各有所长,一位精通治国之道,一位擅长军事韬略,并称江左二张。
"
"
此前朝廷屡次征召,皆被婉拒,在徐州一带颇负盛名。
"
孙坚闻言双目生辉:
"
不想庐江竟藏有如此贤士!
"
他转向秦鸣求证道:
"
钟先生所说贤才,想必就是这二位吧?"
"
主公英明。
"
秦鸣颔道:
"
微臣早有所闻,此二人淡泊名利,寻常礼聘恐难见效。
"
"
若欲招揽,需主公亲往拜谒。
"
孙坚不以为然地摆手:
"
这有何难!
"
当即对孙策吩咐道:
"
待班师之后,随为父同往延请。
"
孙策爽快应道:
"
父亲放心,即便您不亲往,孩儿也定能将二位先生请来!
"
"
不可,必须亲自前往。
"
孙坚正色道:
"
此等大才,正是我军急需。
"
见父子二人如此热忱,秦鸣暗自欣慰。
此时他又进言道:
"
另有一才,顾雍顾元叹亦堪大用。
"
孙坚诧异道:
"
可是公瑾先前提过的顾家家主?此人可用?"
秦鸣肯定道:
"
我军旨在约束世家,而非断绝世家之路。
"
("
各位切勿因世家弊端而踌躇不前,我才,便要不论出身门,只求才能!
"
"
只论才能?"
孙坚听后,沉思片刻,忽然欣喜道:
"
子若此言真乃治国良策!
"
"
正该如此,不瞒你说,我向来厌恶门之见,我军正该以才取士,不分贵贱,广纳贤才!
"
言罢,便确立了今后用人的基本方针。
话到此处,孙坚忽又想起,连忙对秦鸣笑道:
"
子若已献上二患四策,不知可还有其他高见?"
今日秦鸣的表现着实令孙坚惊喜不已。
但他仍期待对方能提出更多治国良策。
因为这正是他的短板所在。
面对孙坚的期待,秦鸣微微一笑:
"
确有一事尚未提及。
"
"
正是主公方才所言的门之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