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盛宪自尽外,吴县现已城门洞开。
郡功曹张疑正率众僚属在城门处恭候主公驾临。
"
"
知道了。
"
孙坚挥袖道:
"
且去领赏吧。
"
"
诺!
"
斥候喜形于色,匆匆退下。
待斥候离去,帐内诸将顿时欢声雷动。
盛宪之死在孙坚看来是意外,于众将眼中却是大捷。
祖茂率先进言:
"
主公,吴县既降,我军当进城接管!
"
孙策亦附和道:
"
父亲何必在意盛宪死活?当务之急是接收吴郡城防!
"
"
也罢。
"
见众将士气高昂,孙坚终露笑意:
"
即刻整军,兵吴郡!
"
"
得令!
"
众将听罢,立即各自散去准备行装。
简易营帐很快收拾完毕,孙坚率领的三万大军押解着两万余名战俘,火向吴县进。
不到半日,吴县高大的城墙已遥遥在望。
这座城池比宛陵更为雄伟,规模几乎与寿春相当。
令人意外的是,吴县城门前的迎接阵仗比宛陵更为隆重。
还未至城门,就见道路两旁挤满了欢迎的百姓。
官员们捧着郡守印信,在城门前恭敬等候。
见此盛况,将士们都喜形于色。
征战多年,还是头一回受到如此热烈的迎接。
孙策望着眼前景象,笑着对秦鸣说:"
先生您看,百姓对我军如此爱戴,足见我们已深得民心!
"
他满脸都是掩不住的喜悦。
秦鸣却轻轻摇头:"
伯符,凡事不能只看表面。
你以为百姓夹道欢迎就一定是好事?依我看未必。
"
"
先生此话怎讲?"
孙策闻言顿时脸色一变,"
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走在前方的孙坚听到对话,转过头来问道:"
子若,莫非其中另有隐情?"
秦鸣含笑答道:"
倒也说不上有什么大问题,只是利弊参半罢了。
"
"
此话怎讲?"
孙坚急切追问。
这时,周瑜和王粲也投来了探询的目光。
面对众人反应,秦鸣含笑说道:
"
这事需要辩证看待。
百姓主动迎接自然是好兆头,但更值得思量的是他们为何如此热情?"
"
盛宪之死本该令百姓哀伤,如今却举城欢庆,除非此人恶贯满盈,否则不合常理。
"
"
若非盛宪之过,或许是我军铲除严白虎、许贡的缘故。
这两股势力长期欺压百姓,我军为民除害,百姓自然感恩。
"
"
但关键在于——普通百姓如何知晓这些军情?必是官府与世家暗中操纵。
短短半日就能动员全城,表面是讨好我军,实则暴露了当地豪强对百姓的恐怖控制力。
"
说到此处,他意味深长地望向孙坚:"
主公现在还觉得这是喜事吗?"
孙坚闻言恍然:"
经先生点拨,确实不妥。
"
他顿时醒悟:吴县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