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清单,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第三幕
为了让村民和游客更好地了解这个新现的祭祀坑,考古队决定将其原地建成一个微型展厅,用钢化玻璃罩覆盖,既保护了遗迹,又方便大家参观。
守泉主动申请担任微型展厅的日常讲解员,利用课余时间熟悉每一件文物的背景知识,编写通俗易懂的解说词。
展厅开放的那天,吸引了不少村民和游客前来参观。
守泉穿着整洁的校服,站在展厅门口,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参观者。
他指着玻璃罩下的陶鼎,认真地讲解:“这是东夷莒氏部落祭天时使用的礼器,里面当年可能盛放着谷物、肉类等祭品,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
当讲到那包薄荷艾种子时,他的眼神里满是骄傲:“大家可别小看这包种子,它证明了我们王家村的薄荷艾从古至今都是‘守护草’,当年东夷人用它祭祀祈福,现在我们用它守护神泉,这是跨越千年的传承。”
一位来自城里的游客听得入了迷,忍不住问道:“小朋友,这些文物太有意思了,东夷部落还有其他特别的祭祀习俗吗?”
守泉立刻打开话匣子,把自己从祖父笔记和专家那里学到的知识娓娓道来,从“祭泉礼”
到“毒祭仪式”
,条理清晰,生动有趣。
看着游客们专注的神情和不时出的赞叹,守泉更加坚定了传承东夷文化的决心。
他在心里默默许愿:要把这个微型展厅打造成传播家乡文化的小窗口,让更多人了解东夷莒氏的智慧,了解王家村的故事,让守护文化遗产的信念深入人心。
展厅里的文物静静陈列着,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而守泉的讲解声,正让这些沉默的历史变得鲜活而有温度。
(第六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