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务局大会议室被布置成了临时评标室。
厚重的窗帘紧闭,隔绝了外面灰蒙蒙的天光,只有头顶几排惨白的日光灯管,将长条会议桌照得一片通明,也照在桌边正襟危坐的七位评标专家脸上。
空气里弥漫着新打印文件的油墨味和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紧张。
招标文件、厚厚的投标书分门别类摆放整齐,像等待检阅的士兵。
郑毅坐在主评标席上,位置居中靠后,并没有直接参与评审打分。
他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脸上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沉稳和一丝恰到好处的“重视”
,目光缓缓扫过会场。
周铁山坐在专家席位,负责主持评审流程,他脸色依旧憔悴,眼神里藏着不易察觉的焦虑,每一次翻动投标文件的声音都显得格外沉重。
王磊作为安全特派专员,身份特殊,被安排在旁听席,位置略偏,却能清晰看到每个人的表情和桌上的文件。
他面前摊开着笔记本,手里转动着一支笔,镜片后的目光沉静如水,仿佛一个置身风暴之外的观察者。
唱标环节结束。
进入最关键的评审阶段。
郑毅清了清嗓子,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会场:
“同志们,安置房工程,是矿务局当前的头等大事,更是对遇难、伤残矿工兄弟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省委省政府、省纪委都在看着!
这次评审,必须坚持最高标准!
最严要求!
最公正透明的原则!
优中选优,把真正有实力、讲诚信、能打硬仗的队伍选出来!
阳光下的工程,绝不允许有任何阴影!”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充满了政治正确的力量,像一层华丽的金粉,试图涂抹在即将开始的利益角逐之上。
他的目光特意在王磊脸上停留了一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告和安抚,仿佛在说:你看,我很“阳光”
。
评审按程序推进。
技术标评审、商务标评审…专家们低声讨论着,在评分表上勾画。
周铁山努力维持着主持的节奏,但额角渗出的细汗暴露了他内心的压力。
焦点很快集中在三家主要竞争者上:省里来的“安泰置业”
,报价最高,但技术标最“漂亮”
,资质文件装帧精美,厚得像一本百科全书;本地老牌“长山建工”
,报价实在,施工方案扎实但略显保守;还有一家“磐石建筑”
,报价最低,但资质和业绩稍逊一筹。
“安泰置业的bi技术应用方案很有前瞻性,智慧工地管理系统也是亮点,符合现代化施工趋势…”
一位戴着眼镜的技术专家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欣赏。
“长山建工的施工组织设计更接地气,对矿区复杂地质和气候条件考虑得很周全,应急预案也很扎实。”
另一位老专家持不同意见。
“磐石的报价优势太明显了,节省下来的资金可以直接惠及矿工家庭…”
财务专家小声嘀咕。
争论的焦点,核心还是围绕着安泰置业的高报价和高技术包装是否物有所值。
周铁山听着专家们的讨论,手心全是汗。
他下意识地看向郑毅。
郑毅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动作从容不迫。
但周铁山知道,郑毅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他需要安泰中标。
就在评审似乎要陷入僵局时,一直沉默旁听的王磊,放下了手中的笔。
他没有举手要求言,只是微微侧过身,对着离他最近的一位负责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与安全保障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