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星锚港湾的庇护,如同从温暖的浅滩一步踏入冰冷彻骨、暗流汹涌的远洋。
“彼岸方舟”
沿着观星鳐星图指引的航路前行,几乎立刻感受到了环境剧变带来的压力。
源海此处的“混乱”
与港湾之外截然不同。
不再是充满无限可能性的规则流淌与信息碰撞,而是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粘稠”
与“迟滞”
。
规则本身仿佛变得沉重、疲惫,如同走向衰亡的老者,失去了活力。
色彩黯淡,信息的流动变得缓慢而充满杂音,仿佛信号不良的广播。
更深处,一种无形的、指向航路终点的“引力”
开始显现,并非物理上的拉扯,而是作用于存在本身,一种让灵魂都感到下沉的拖拽感。
“规则惰化效应显着,”
苏文瑾紧盯着传感器反馈,声音在寂静的方舟内显得格外清晰,“环境‘活性’指数持续下降。
外部信息交互效率降低百分之四十。”
“那种‘下沉感’在增强,”
赵明宇感受着自身精神层面的不适,“像是整个空间都在向着那个坐标……‘塌陷’。”
陆凡全神贯注,以“混沌洞察”
法则为触须,感知着这片死寂之海的细微变化。
他现,这里的规则并非完全沉寂,而是在那沉重的惰性之下,隐藏着一种更深层的、指向“终结”
与“寂灭”
的冰冷韵律。
这与“永恒镜廊”
那种追求绝对秩序的冰冷不同,这是一种将一切拉向静止、归于虚无的“冷”
。
方舟船体的意识结晶光芒稳定流转,意志枢纽如同定海神针,抵御着那无孔不入的存在性侵蚀。
得益于远古“编织”
印记赠送的“规则谐振图谱”
,方舟能够在某些规则压迫极强的区域,短暂地调整自身频率,形成一个小范围的、相对稳定的“规则气泡”
,进行短暂的休整和观测。
航路并非一帆风顺。
他们遭遇了更加诡异的现象。
一片区域,时间流变得极其不规则,方舟前部可能经历了一瞬万年般的加老化(被意志枢纽的恒定特性强行抵消),而后部却仿佛凝固在某个刹那。
另一片区域,因果律变得模糊,方舟刚刚做出规避动作,其需要规避的“规则湍流”
却仿佛因此才“诞生”
。
他们还遇到了纯粹的“虚无孔洞”
,并非空间裂缝,而是规则与信息彻底“缺失”
的区域,任何靠近的物质或能量都会瞬间被“抹平”
,补充进那片绝对的空无。
方舟不得不耗费巨大能量,远远绕行。
而之前遭遇的“源海阴影”
,在这里也生了变化。
它们不再仅仅是贪婪的觊觎者,其形态更加凝聚,颜色更加深沉,几乎与背景的黑暗融为一体。
它们不再主动攻击,而是如同送葬的队伍,沉默地徘徊在航路两侧,或是静静地附着在一些凝固的规则碎片上,随着那股指向“归墟”
的引力缓缓漂流。
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散着一种令人绝望的死寂与终结意味。
“它们……像是在‘归航’。”
冷月璃凝视着舷窗外那些无声滑过的阴影,清冷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被最终的归宿所吸引。”
随着不断深入,那种指向“归墟”
的引力越来越强,周围环境的规则惰化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甚至连方舟内部的能量流动、意识传递,都感受到了一种无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