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看过那部仲国电视剧,那部《大明王朝》是部好剧,很好看。
好看到帝君自己说——那个老道士不像是演的。
但是——”
他转折了一下:“但在我们看来,它就像英国政府看《是,大臣》。
像,但又不完全像。
对,但又不完全对。
充满了许多为了文艺表达而简化的流程——这对一部电视剧来说很好。
但是如果把嘉靖朝以来真正的中枢运行拍成电视剧,我觉得至少有两点不好: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哈?”
“因为连我自己都看不懂。
这也看不懂,那也看不懂。
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不好玩儿。
那部《大明王朝》里面,把权力中心拆解为严党、清流和宦官的三角支柱,天然给人一种稳定感,让观众一下子就看明白了,而且可以形成对剧中人物的动机的合理预期。
但是——你觉得万寿帝君,会满足于三个派系两两制衡吗?”
“啊!”
商洛一下子就懂了。
真正的万寿帝君,以他对权力的贪婪和狂热,他绝对不可能满足于让三个派系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
因为一旦三边稳定了,还有他什么事?如果两边合起来斗倒了第三边,那就更没他什么事了。
“所以。”
文仲接着说道,“万寿帝君真正建立的并不是清流、严党和宦官的三角,而是所有人都围着他转的同心圆。
他就像太阳一样坐在神座上,拨动着星球的轨道。
远近亲疏,全凭圣心独断。
而他操盘的抓手,就是直庐。
我换个不恰当的比喻,你应该就能明白。”
他望着商洛:“直庐的直接继承者是——军机处。
实际上军机处值宿的地方就叫直庐,名字都是一样的。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我虽然不是内阁位,但我是领班军机大臣。
我坐在这任上的时间,比天子坐在皇位上的时间还要长。
先帝在时我就领班直庐,现在依旧是我来领班。”
“啊!”
这个比喻他这下完全明白了。
军机处和直庐,本质上都是皇帝本人的秘书机构——虽然本质上内阁也是秘书机构,实际上只有直庐的成员,可以随时见到皇帝。
但内阁存在的时间太久了。
就像刺史替代州牧一样,原先临时性机构一旦半永久化,就必定会出现新的临时机构。
所以当内阁变成定例的时候,非定例的直庐就出现了。
“但是和军机处不一样吧?”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无论直庐还是军机处,本质都是皇帝的秘书机构——但差别就在,皇帝和皇帝之间也有差别。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权力的中枢是混沌的,因为每个皇帝的想法不同。
今上天子,就是不喜欢开大会,他喜欢开小会。
他喜欢一个一个和人单独把事情谈妥了。
当然,这些都是可变的。
只有一点不变。”
他对商洛解释道:“虽然我朝的根本是科举共和制,科举共和制的本质是选拔进士来共和。
内阁的阁员也必然是从科举中来的——但直庐的成员,不是科举来的,而是来自皇帝本人的决策。
当年万寿帝君就是用直庐来办内阁办不到的事,用科举用不到的人。
这非常重要。
因为有些真的对朝政很重要的人,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参加科举。”
“比如国姓?”
“所以国姓是直庐成员。
为什么国姓可以随时见到天子,你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