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是因为后头没有自动贩卖机,所以他自己出来买。
“给您。”
法厄同从油纸包里拿出一张有固定格式的“陈情笺”
,这是她昨晚连夜写好的。
“嗯”
杨县令拿过信笺,扫了几眼,又扫了扫法厄同,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商洛身上。
“你就是商洛同学是吧?”
“啊对,是我。”
商洛应答了一声。
琢磨着,这老头儿好像认识自己。
不过不管认识不认识,最基本的礼貌是得有的。
“担保人是你,所以我和你说说。
这个陈情笺写得本身没问题,我个人不持反对意见。
以及根据《永安律令》颁布的《陈情诉愿法》和有关规定,各级县衙、府衙都可以在职权范围内批准一些符合公序良俗,不损及他人法益,又确实有苦情的事项。
批准时需要经过【乡议】,也就是至少有本县籍贯的3名以上的举人在场见证,并且所有举人一致同意才行。”
“嗯嗯。”
商洛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
科举共和,这就是共和的一部分。
通过乡试的就可以获得举人的功名,这个古来就有,是延续自察举制中的‘举孝廉’。
如果搁在汉朝,举孝廉就可以去朝廷里头任职了。
如果实在洪武朝,举人也可以直接任官。
不过那是以前。
以前全国的乡试,平均每年只有4oo人中举,有时候一个县都未必能有一个举人。
而现在录取率已经大大提高了,光是江宁县就同时有4oo多名举人。
偏远的县或许少些,但一个县十几个也是能凑出来的——虽然举人就可以叫一声举人老爷了,但一个县六百多个老爷确实是不太值钱。
但这么多举人,显然是不可能一个一个授官了,也没什么经济利益。
举人的最大价值,是拥有参加会试,进而参加殿试考取进士的资格。
但要是实在闲着没事做,也可以来县衙、或者府衙里头听政——虽然人人都可以到县衙里面看热闹,但举人的“听政”
是不一样的,他们不但可以听,还可以表决。
“那天收了你们的申请,就开始准备邀请举人今早来听政,反正至少要凑齐三个才能构成【乡议】,才能审核与陈情诉愿有关的事项——但是今天早晨,来了9个。”
“哈?”
法厄同愣了一下,“必须全票通过吗?”
“嗯。”
杨县令点头,“必须全票。
多少人在场就多少票,一个人不同意都不行。
今天早晨9个人到,就必须9个人全票通过。
这个有点难啊。
一般这种事,公示之后许多人也懒得来,我都是去主动邀请有闲的举人来听,但今天9个人不请自来。
啧,现在闲人还真是多。”
“啊那怎么办?”
法厄同压着声音,“要不我们改天再来?”
“放心,放心。”
商洛冲他使了个眼色,回头看了看外头——他刚才听见声音了。
陆槐阳下了车,从门口进来。
“咳杨老县公,我来听政了。
我还有几个弟兄一会儿就到,您请稍等下,等他们到了就可以开始了。”
(本章完)
dengbid91ap>shuyueep91ap>oo7huikerea9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