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之命,某等押送五万贯新铸铜钱来此,乞转运签收!”
苗时中接过那文书,首先检查了一下格式。
标准的中书下到地方的公文,格式正确,符合部符的书写方式,用纸也正确,确实是中书省的专用公文纸。
再检查了一下尚书右丞、中书侍郎张璪的画押以及奉符而行的知潭州王克臣的画押。
确认这部符上说明的,中书省奉圣旨,命潭州永兴场向广西转运三十万贯铸钱。
王克臣于是命潭州禁军,先期押送五万贯至桂州的事情。
于是,苗时中点点头,对那奉命来押送的将官道:“且待本官清点!”
对方点点头:“转运自便!”
苗时中于是亲自带着人,将那些从船上搬下来的铜钱清点。
一串串铜钱,被从箱子里取出来。
很快整个码头,都被铜钱散发的光泽所笼罩。
五万贯,就是三千八五十万文!
一个个数下来,即使是转运司全员出动,没有几天功夫,根本不可能数清。
好在,还有个快速清点的办法。
那就是称重!
一贯钱一般重三斤四两(折约两公斤)左右,五万贯就是十六万斤上下。
所以,只要将钱清出来,去掉箱子和其他杂物,直接上大称就好了。
不过一个下午的时间,苗时中就清点完毕。
总的来说,算是对上号了。
差的也就是几百斤,在正常的范围内。
苗时中没有犹豫,在文书上签押,然后将之还给那位押送的禁军。
做完此事,他就带着军校,押送这批铜钱,开始返回转运使司的官衙。
要将这五万贯铜钱,运回去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光是骡马就调用了数百匹匹,运到半夜才算运完。
苗时中亲眼看到,最后一辆板车,将最后两箱铜钱,运到官仓之中。
他才命人锁上官仓大门,并命禁军看守。
但,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他就需要派遣军队,将这笔钱运到邕州去。
这就更是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