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哲带着“九族消消乐”
的余韵,手指轻轻一划,期待下一个乐子。
新视频加载出来,风格却陡然一变,背景音乐舒缓,画面呈现出高清的昆虫特写和自然风光,标题带着学术气息:
【2o24年度,花国十大昆虫新物种】
“嚯?科普向?”
黎哲有点意外,“新物种?每年都能现新虫子啊,这世界真奇妙。”
刘彻:“昆虫?新物种?”
刘彻看着天幕上那些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小虫子,眉头微皱。
“后世之人,竟费心劳力去辨识此等微末之物?”
他难以理解这种对“无用”
之物的兴趣。
一老汉,看着天幕上被放大的、奇形怪状的虫子,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随即又挠挠头:“乖乖,这些个未来人……恁是清闲?”
【视频继续,旁白声音温和而带着一丝探寻:】
【“其中一种新物种的现地点,非常接近北宋文豪苏轼《赤壁赋》中所描绘的意境之地。”
】
【“这让参与现和命名的工作人员们,瞬间就联想到了那个流传千古的名篇”
】
原本正炖肉的苏轼,动作猛地一顿,耳朵瞬间竖了起来!
“哦?与吾之《赤壁赋》意境相近?”
他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莫非是以赋中佳句命名?”
他心中快闪过几个绝妙的意象。
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
“赤壁赋?!
苏子瞻的传世之作!”
“现地点意境相符?”
“此命名定有深意!”
“不知是何等虫,竟能得此殊荣?”
无数书生、诗人、词客都来了精神,放下手中书卷笔墨,屏息凝神,期待这个名字降临。
【画面展示着这种微小昆虫的生态影像,它在静谧的夜色中悄然羽化,翅翼轻薄透明,在晨露微光中短暂飞舞。
旁白带着一丝感慨:】
【“这种小虫,成虫的寿命只有短短几个小时。
它们在凌晨时分羽化,必须在黎明到来之前,完成它们传宗接代的神圣使命”
】
苏轼若有所思:“朝生暮死倒是”
【视频切回访谈画面,一位研究员笑着解释:】
【“当时大家讨论命名时,就觉得用这个联想特别有趣,也很有浪漫色彩。
没想到一提出来,所有人都一致同意了!”
】
各朝观众心痒难耐:
“有趣浪漫?一致同意?”
“快说啊!
究竟是何种雅名?!”
“莫不是‘赤壁虫’?‘蜉蝣虫’?”
猜测声在各时空的茶馆、书院、文会上此起彼伏。
【视频终于揭晓答案,旁白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郑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戏谑:】
【“为了纪念苏轼,以及他在《赤壁赋》中那流传千古、对生命短暂与宇宙浩瀚的深刻感悟——”
】
【画面定格在《赤壁赋》中那句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文字:“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旁白清晰吐出那个石破天惊的名字:】
【“于是,我们便浪漫地将此新现的、朝生暮死的昆虫,命名为——”
】
【巨大的、充满学术感的拉丁文学名和中文名同时浮现:】
【shisecta(新属新种)】
【“苏——轼——虫。”
】
“………………”
万籁俱寂。
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了。
天幕下的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