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落地窗,在汪氏集团顶层办公室的会议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我指尖捏着“星核”
项目最新进展报告的边角,纸张的质感在指尖清晰可触,每一个数据都牵动着汪氏的未来。
作为汪氏集团的掌舵人,这些年在商场上摸爬滚打,早已让我养成了对任何异常都保持警惕的习惯。
“汪总。”
助理小陈的声音带着几分小心翼翼,他敲了敲门,手里捧着一份烫金邀请函,“京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来的,邀请您参加下周的新能源论坛,说有不少业内专家和企业代表会去,或许对咱们拓展业务有帮助。”
我接过邀请函,指尖划过纸面,目光随意扫过,可当“赵致远”
三个字落入眼帘时,我的手指猛地一顿,眉头不自觉地蹙起。
“赵致远?京市赵家那个?”
我低声喃喃,脑海里迅搜寻关于这个人的记忆。
在京市商圈,赵家的颓势是公开的秘密。
十年前赵父投资失败,几乎掏空了赵家的家底,若不是靠着几个老关系硬撑,恐怕早就从世家圈里除名了。
而赵致远,这个被称作“华国四大新进有为青年”
的男人,我之前只在一些商业活动的报道里见过。
他留过学,回国后接手了赵家部分产业,行事看似低调,可每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总能精准地蹭到热点,透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
我总觉得,他那双看似温和的眼睛里,藏着与年龄不符的深沉,那是在复杂世家环境里浸泡出来的世故与算计。
“汪董事长,”
小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他语气尽量保持平静,可我还是捕捉到他眼底一闪而过的紧张,“听说赵副会长在北美留学时积累了不少车企资源,这次论坛,他特意让我跟您说,很期待和您探讨北美市场的合作。”
我靠在真皮办公椅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出“笃笃”
的声响,这是我思考时的习惯。
“星核”
项目确实到了关键期,北美市场的拓展迫在眉睫,可赵致远这突如其来的橄榄枝,总让我觉得像是裹着糖衣的炮弹。
这些年,我独自撑起汪氏,经历过的明争暗斗不计其数,早就明白商场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善意,每一份“帮助”
背后,往往都藏着不为人知的目的。
“小陈,”
我放下邀请函,目光变得锐利,“你去把赵致远和赵家近几年的资料整理一下,越详细越好,包括他们的产业布局、财务状况,还有赵致远回国后的所有商业动作。”
我顿了顿,补充道,“我总觉得,这件事没那么简单。”
小陈明显愣了一下,眼神有些闪躲,但还是立刻点头:“好的,汪董事长,我马上就去。”
他转身匆匆离开,脚步比平时快了不少,背影透着几分慌乱。
我看着他消失在门口的身影,心中的疑虑更甚。
伸手拿起桌上的钢笔,在便签纸上写下“赵致远”
“赵家”
两个名字,笔尖在纸上停顿片刻,又在周围画了几个大大的问号。
汪氏在新能源领域一路高歌猛进,难免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树敌不少,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让汪氏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窗外,夕阳渐渐西斜,余晖将城市的高楼大厦染上一层金黄,可我却无心欣赏这美景。
赵致远的突然示好、小陈的异常反应,像两根刺扎在我心里。
我预感,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正在悄然逼近,而这个赵致远,恐怕会是我遇到的最棘手的对手。
小陈离开后,我迅将注意力拉回工作。
桌面上摊开的“星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