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是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分析报告,女性员工主导的项目,客户满意度比男性员工主导的项目高15,项目完成率高8。
还有研部的女性团队,她们研的新产品,上市三个月就占据了2o的市场份额。
这些数据,就是对‘女人不如男人’最有力的反驳。”
我打开电脑,登录自己的社交账号,决定亲自回应网上的争议。
思考片刻后,我写下了一段文字:“针对近期网上关于‘汪氏集团女性员工扶持计划’的恶意言论,我有几点想说:第一,‘女性员工扶持计划’的核心是‘机会平等’,不是‘性别倾斜’。
我们设立女性领导力培养营,是因为女性在职业展中更容易遇到隐形障碍;推行弹性工作制度,是为了让员工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男性员工同样可以享受这一政策。
第二,数据不会说谎。
今年第一季度,汪氏集团女性员工主导的项目营收增长25,员工流失率下降22,这些成果,是所有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不是所谓的‘女权特权’。
第三,我想问问那些说‘女人应该在家相夫教子’的人,难道你们的母亲、妻子、女儿,就只能围着家庭转吗?难道她们的才华和梦想,就不值得被尊重吗?最后,对于那些谩骂、侮辱我的人,我想说,你们的恶意言论,伤害不了我,也阻挡不了女性追求平等的脚步。
汪氏集团的‘女性员工扶持计划’,不仅不会暂停,还会不断完善,因为我们坚信,只有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文字出后,我又附上了集团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女性员工项目成果展示,以及几位女性员工的工作故事。
没想到,短短一个小时,这条动态的转量就突破了1o万,评论区里出现了很多支持的声音。
有位女性网友说:“我也是一名职场妈妈,之前因为要照顾孩子,被公司调岗降薪,看到汪董的话,我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还有男性网友留言:“我是汪氏集团的一名男员工,弹性工作制度让我有更多时间陪伴生病的父亲,这个计划不仅帮助了女性,也帮助了我们男性。
那些极端分子的言论,根本代表不了所有男性。”
就在这时,人力资源部总监李敏敲门进来,脸上带着一丝欣慰:“汪董,刚才我们和所有女性员工开了线上会议,大家都表示会支持集团的决定。
还有几位男性员工主动提出,要录制视频为‘女性员工扶持计划’声,说要让更多人知道,这个计划不是在制造对立,而是在促进公平。”
“太好了。”
我笑着说,“让宣传部门把这些视频剪辑好,在官方账号上布。
另外,联系几家权威媒体,我想召开一场新闻布会,正面回应所有争议。”
新闻布会当天,现场挤满了记者,摄像机的镜头再次对准我。
有记者问:“汪董,网上有极端男权主义者说,您推行这个计划是因为‘三十几岁还没结婚,对男性有偏见’,对此您怎么看?”
这个问题带着明显的恶意,现场瞬间安静下来。
我看着那位记者,平静地说:“我的婚姻状况,和‘女性员工扶持计划’没有任何关系。
我今年36岁,没结婚,是因为我觉得婚姻不是女性的‘必选项’,就像职场也不是男性的‘专属领域’。
至于对男性有偏见,我想请大家看看汪氏集团的管理层,男性占比69,女性占比31,如果我对男性有偏见,怎么会让这么多男性担任高管?”
我拿出一份文件,展示给现场的记者:“这是汪氏集团的薪酬报告,同岗位的男性员工和女性员工,薪酬差异不过2,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我们还设立了‘男性员工心理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