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最高级别的礼堂里,在顶灯折射下泛起暖芒,缎带末端的流苏轻轻扫过七年前烧伤疤痕的位置——如今那里只剩一道浅淡的印记,却在徽章光芒中仿佛重燃微光。
“来自七年前麒麟芯片项目的席设计师老周。
他在被克隆体替换前,偷偷画下了这个图案:齿轮与麦穗交织,中间嵌着‘真实’的篆字。”
我低头看向奖章背面,那行“致所有在时间褶皱中守护真实的人”
的小字,果然在齿轮纹路里藏着一个不易察觉的“真”
字。
台下,汪氏集团的小李突然举起手机,屏幕上是老周的女儿来的视频——她正牵着重新回家的父亲,在电视机前向我比出“谢谢”
的口型。
系统的“真实人生”
模式虽不再提供数据提示,但我能清晰听见自己的心跳与数万民众的掌声同频共振。
嘉奖令颁布后的七十二小时,汪氏集团的官方账号下涌进百万条留言。
最热门的帖子来自一位中学历史老师:“我给学生们讲麒麟芯片案时,特意播放了南极科考站的直播录像。
当冰盖下的颅骨阵列在暖光中崩塌,有个学生突然问:‘老师,真实的力量是不是比时间机器更强大?’”
这条留言下,点赞最高的回复来自一个网名为“时间囚徒”
的用户:“我父亲曾是渡鸦的克隆体实验品,被解救后总说自己像活在别人的时间里。
直到看见汪董在领奖台上说‘选择有重量’,他突然哭了——因为他终于明白,真实的眼泪比任何重生都珍贵。”
集团楼下的“时间受害者援助基金”
接待处,每天都有捧着旧照片的家属前来。
一位白老人颤巍巍地递来张泛黄合影:“这是我儿子七年前失踪前最后一张照片,现在他终于能带着真实的记忆回家了。
汪董事长,您让我们找回的不是一个人,是整个家庭的时间坐标。”
苏晴替我接过照片时,镜片上凝着的水雾与七年前在审讯室时的泪光重叠。
央视《对话》演播厅的聚光灯下,主持人展示出一组对比数据:“三个月前,您的民众好感度是47,主要来自商业成就;而现在飙升至927,调研显示83的受访者认为‘您代表了华国青年在科技博弈中的真实风骨’。
这个‘真实’具体指什么?”
我抚过腕上的疤痕,那里突然传来微不可察的暖意——不是系统的蓝光,而是皮肤下真实的血液流动。
“当渡鸦之眼用时间回溯编织谎言时,”
镜头推近时,我故意侧过身让疤痕映在镜头里,“我们选择用三种真实对抗:真实的伤痕、真实的选择、以及……真实的传承。”
台下,七年前牺牲的研究员王工的儿子站起来,举起手中的芯片模型:“我父亲在遗言里说‘真实的代码永远烧不毁’,现在我接过他的工作,在汪氏集团研新一代麒麟芯片。
汪董,您让我们知道,科技工作者最大的勋章,不是完美的公式,而是明知会留下疤痕,依然要按下确认键的勇气。”
掌声中,我看见演播厅的背景屏上,南极科考站的红旗正在风中猎猎作响。
系统的最后一条提示音突然以心跳的频率在脑海中响起:【真实人生的荣光,是让每个选择都成为照亮未来的坐标。
】
颁奖礼后的周末,我带着“国家卓越贡献奖章”
回到汪氏集团的研中心。
在七年前麒麟芯片项目的旧址,如今已改建成“真实科技纪念馆”
。
玻璃展柜里,渡鸦之眼残留的时间结晶与老周设计的奖章原稿并列陈列,旁边是参观者留下的千纸鹤——每只鹤的翅膀上都写着“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