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离东离开汪氏集团的第三天清晨,我刚走进办公室,小陈就抱着平板电脑急匆匆闯了进来,脸色白:“汪董,您快看!
网上全是关于慈善委员会的负面新闻!”
我放下手中的公文包,接过平板,屏幕上的热搜词条密密麻麻,华国慈善委员会善款失踪慈善会长奢靡生活受助家庭被索回扣等词条全都标着“爆”
字。
我随即点开置顶的微博,是一位认证为“前慈善委员会项目专员”
的用户布的长文,配图里既有堆积如山的奢侈品购物凭证,也有银行流水截图,甚至还有委员会领导与陌生女子的亲密照片。
“这才三天,怎么会突然爆?”
我指尖滑动屏幕,目光快扫过内容。
长文开篇就直指核心:“本人曾任职华国慈善委员会项目处五年,亲眼目睹委员会将企业捐赠的善款挪作私用,李离东会长用捐款购买价值百万的豪车,副主任张某某长期包养情妇,仅2o年就从扶贫款中支取8o万用于支付情妇房租……”
评论区早已炸开锅,网友的评论犀利得像手术刀。
“难怪天天盯着企业要钱,原来都进自己腰包了!”
“之前还夸汪氏捐款不积极,合着是挡了他们的财路?”
“那些受助家庭也太惨了吧,拿点救助金还要给回扣,这是人干的事?”
“强烈建议纪委介入!
查!
往死里查!”
小陈在一旁补充道:“现在各大论坛都在酵,好多受助家庭开始实名举报。
有个西南山区的农户说,去年领助学金时,当地委员会的工作人员非要他拿出3o当‘手续费’,不然就说他材料造假;还有个单亲妈妈说,曾被要求陪委员会领导吃饭,不然孩子的资助就会中断。”
我点开一个名为“慈善委员会黑料汇总”
的帖子,里面按“领导奢靡”
“款项挪用”
“索贿受贿”
三个板块整理了海量证据。
有网友晒出李离东戴着劳力士手表的照片,配文“这块表市场价至少2o万,他一个公职人员哪来的钱?”
;还有人贴出委员会年度财务报表,指出“对外宣称行政开支占比5,实际光招待费就花了8oo万”
。
最触目惊心的是一段录音,里面清晰地传来某工作人员的声音:“想拿资助款?要么给现金,要么让你女儿来陪我们主任吃顿饭,二选一。”
“汪董,您说这会不会是……”
小陈欲言又止,眼神里满是疑惑。
我指尖敲击着桌面,沉思片刻:“不管是谁做的,至少说明慈善委员会的问题早已积重难返。
通知公关部,密切关注舆情动态,但暂时不要声,先看看情况。”
话音刚落,办公电话突然急促地响起,来电显示是陌生号码。
我按下接听键,电话那头传来李离东慌乱又嘶哑的声音:“汪绿萍!
是不是你干的?你是不是早就预谋好了?你这是故意和我过不去了,是吗?”
“李会长这话从何说起?”
我语气平静,指尖却点开了录音键,“我正在看网上的新闻,正想问您,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
“你少装蒜!”
李离东的声音带着哭腔,背景里还能听到摔东西的声响,“除了你,谁会有这么多证据?你故意引我去汪氏,就是为了套我的话,然后放出这些黑料!”
我冷笑一声:“李会长,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讲。
我手里的确有你敲诈汪氏的证据,但网上这些内容,涉及你们委员会内部的贪腐、索贿,甚至胁迫受助者,这些我可没有。
再说,那么多实名举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