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部长的语气愈发郑重,“高层认为,汪氏集团在海外的每一步布局,都代表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所以除了供应链,外交部也已经给驻印尼、越南等国的使馆发了函,要求他们为你们的项目提供全方位外交协助。如果当地出现政策变动或市场壁垒,使馆会第一时间介入协调。”
我不禁想起之前越南市场遭遇的技术壁垒,由衷感叹:“有使馆的支持,我们在海外拓展就更有底气了。之前越南的技术壁垒问题,要是没有工信部的对接,我们至少要多花半年时间去应对。”
“这还不算完。” 李副部长补充道,“科技部听说你们要在印尼建研发中心,已经把你们的‘固态电池低温适应性改良’项目纳入了‘国家海外技术推广计划’,不仅会拨付专项研发资金,还会协调中科院的专家团队远程提供技术指导。王副总理说,要让汪氏的技术不仅‘走出去’,还要在海外‘扎下根’。”
听到 “国家海外技术推广计划”,我眼前一亮:“这正是我们想要的!印尼的气候环境与国内不同,高温高湿对电池性能影响很大,我们正需要专家团队协助优化技术。有了国家的技术支持,研发中心不仅能服务当地市场,还能成为我们辐射东南亚的技术枢纽。”
李副部长的声音里带着赞许:“你能有这样的规划,说明我们没看错企业。高层还提到,等印尼产业园投产后,会推动你们参与东盟新能源产业标准制定会议,把中国技术标准融入区域规则。这既是支持你们拓展市场,也是帮国家争取更多国际话语权。”
我深吸一口气,郑重回应:“请李副部长转告王副总理和各位领导,我们一定不辜负信任。印尼产业园投产后,我们会优先推广符合中国标准的电池产品,同时通过技术培训让当地企业认可我们的标准。另外,我们还计划在研发中心设立‘中印尼新能源联合实验室’,吸引当地人才参与研发,真正实现技术共通、利益共享。”
“好!这个思路非常好!” 李副部长的语气明显兴奋起来,“我马上把你的想法汇报给王副总理,他肯定会很高兴。高层一直强调,‘走出去’不是单向输出,而是互利共赢。你们的联合实验室计划,正好契合了‘一带一路’的合作理念。”
我笑着补充道:“我们还考虑把印尼的成功模式复制到越南、马来西亚等国,逐步在东南亚建立完整的‘研发 - 生产 - 回收’产业链。到时候可能还需要国家在外交协调和政策衔接上多费心。”
“放心,高层已经把汪氏的海外发展纳入了‘中国新能源产业国际化战略’整体规划。” 李副部长的语气充满笃定,“你们往前走一步,国家的支持就跟进一步。后续有任何需求,随时跟我们联系,不用有任何顾虑。”
挂掉电话时,会议室里的高管们还在热议刚才的对话内容。陈峰激动地说:“董事长,国家的支持简直是全方位无死角!从资金、技术到外交、供应链,几乎帮我们扫清了所有障碍!”
我看着规划图上标记的各个项目点,眼神坚定:“这不仅是支持汪氏,更是支持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我们要把这份信任转化为动力,尽快让印尼产业园落地投产,用实际成绩回报国家。”
挂掉电话,会议室里的高管们都露出了振奋的神情。陈峰激动地说:“有国家做后盾,我们的海外拓展真是事半功倍!董事长,您当初坚持要把海外分公司的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结合起来,真是太有远见了!”
“这不是远见,是必然。” 我摇摇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环境,尤其是海外布局,没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外交助力,很容易在国际竞争中吃亏。我们提前对接国家战略,既是响应号召,也是为企业找最稳固的靠山。”
一周后,我在汪氏集团接待了印尼总统特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