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窗外的魔都正被暮色浸成墨蓝,陆家嘴的霓虹刚漫过汪氏集团总部大厦的第 38 层,我指尖还停在新能源项目的成本核算表上 —— 卡折窗的金属边框映着我微蹙的眉,脑子里还在盘桓 “如何把新型储能电池的量产成本压到行业线以下”。
“铃铃铃 ——” 急促的手机铃声突然撞碎办公室的安静,屏幕上 “司马青川” 三个字跳出来时,我愣了半秒 —— 这位曾带我做过大学生科创项目的学长,自从加入新能源研发团队后,每次来电都带着实打实的好消息。
“学妹!我们成了!” 电话那头的声音裹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背景里还能听见实验室的仪器嗡鸣,“新型节能模块的能耗比终于降到 1:8.3,比行业标杆还低 12%!刚才连续 72 小时测试,数据零波动!”
我瞬间坐直身子,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司马学长,你说的是真的吗?那之前卡在 5% 的散热难题解决了?”
“是你上次提的‘仿生翅脉’结构思路!” 司马青川的声音更亮了,“不过……” 他话锋顿了顿,语气沉了些,“核心材料的采购价压不下来,目前每套模块的成本比预期高 40%,批量生产的话,定价会超出客户的心理线。”
我揉了揉眉心,刚要跟他聊 “联合供应商研发替代材料” 的方案,办公桌上的内线电话突然响了,是公关部副总监林姐,声音带着急意:“汪董事长,您快看财经八卦号!有媒体发了您的‘偷拍图’,还编了…… 编了特别难听的话!”
我心里一沉,点开林姐发来的链接 —— 标题赫然是《汪氏集团女董事长深闺寂寞,深夜幽会高校学长,办公室内举止亲密》,配图是从对面大厦拍来的模糊照片:我坐在办公桌前接电话,司马青川的名字被刻意标红,下面还附了 “知情人爆料”:“两人大学时就有暧昧,如今借工作之名频繁私会,汪氏新能源项目疑似为‘学长谋利’”。
更过分的是另一家娱乐号,直接把我去年参加慈善晚宴的照片 p 成 “深夜赴约”,配文写 “32 岁女总裁独守空闺,借项目之名攀附技术人才,背后或有利益输送”,评论区里甚至有人编造 “汪氏集团靠不正当关系拿到新能源补贴” 的谣言,点赞量半天就破了十万。
我盯着那些低俗的文字,指尖微微发凉 —— 分明是正常的工作通话,被偷拍成 “举止亲密”;明明是关乎行业突破的技术讨论,被歪曲成 “利益输送”。这些媒体连最基本的事实核查都懒得做,只盯着 “女董事长”“学长”“深夜办公室” 这些关键词,拼尽全力制造桃色噱头,为了流量连底线都丢了。
就在这时,司马青川的电话又打了进来,语气没了刚才的兴奋,只剩沉稳:“学妹,那些报道我刚刚也看见了。我已经让团队把测试数据和成本明细整理好,半小时后发给公关部 —— 另外,我刚联系了大学时的导师,他愿意出面证明我们的合作是纯技术对接,没有任何私人利益牵扯。”
我握着手机,喉间有些发紧:“学长,这事跟你没关系,是媒体故意造谣……”
“怎么没关系?” 司马青川打断我,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他们把我扯进来,就是想给你扣‘以私废公’的帽子。我不能让你一个人扛着 —— 还有,绿萍学妹,” 他的语气突然软了些,却带着前所未有的认真,“从大学时我就佩服你的韧劲,这几年看着你把汪氏的新能源板块做起来,我…… 我早就不止把你当学妹。这次不管是面对造谣,还是以后的成本难题,我都想跟你一起扛,你愿意给我这个机会吗?”
突如其来的表白让我心跳漏了半拍,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桌布 —— 办公室的乱、媒体的恶、成本的压,还有学长的心意,瞬间缠成一团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