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涨落……一种超越人类理解范畴的、冰冷而古老的韵律。
“我感觉到……它不是恶意,”梅小E缓缓睁开眼,眼中闪烁着星辰般的光芒,“但也绝非善意。它更像是一种……机制,一种宇宙尺度下的平衡机制。我们的‘涌现式大同’,利用熔炉技术极大地改变了太阳系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方式,这种改变所产生的‘信息印记’,可能触发了某种古老的‘协议’。”
“‘协议’?”太平追问。
“就像草原上的生态平衡,当某一物种过度繁衍或行为模式发生剧变,自然会有限制因素出现。”梅小E借用他刚刚在非洲草原的感悟,“这个‘涟漪’,或许就是宇宙对文明发展超出某个阈值时的‘平衡反馈’。它不是在攻击我们,而是在‘询问’我们的资格——我们是否有能力驾驭我们所掌握的力量,我们建立的文明是否具备在更宏大宇宙背景下持续存在的‘韧性’。”
就在这时,观测数据突然更新。时空涟漪的核心区域,能量读数发生了剧烈变化,不再是温和的波动,而是开始凝聚,形成了一个短暂存在的、结构极其复杂的能量实体——一个由纯粹几何光纹构成的、不断旋转的十二面体。它存在了不到零点一秒,却向整个太阳系广播了一段信息。
这段信息并非语言,而是一系列高度压缩的数学公式、物理常数演变序列,以及……一段模拟信号。模拟信号的内容,让所有解码人员目瞪口呆:它精确复现了人类历史上数次因资源争夺而引发的全球性冲突场景,从核爆的闪光到生态崩溃的惨状,再到旧时代网络世界中信息茧房和群体对立的恶性循环,最后却戛然而止,切换到了如今太阳系内各星球间能量和谐流通、协同开拓的景象。信息的最后,是一个简单的、不断重复的质询性符号,通过宇宙基础常数表达出来,其含义被“守衡”AI解读为:
【模式变更确认?可持续性证明?】
指挥中心一片寂静。对方不仅感知到了人类的存在,更洞悉了人类文明从挣扎到新生的整个历程!这个未知的存在,是在要求人类证明,当前这种“涌现式大同”模式,并非昙花一现的偶然,而是真正可持续的、成熟的文明形态。
“它要我们证明自己……”太平喃喃道。
证明?如何向一个可能远超人类理解的存在证明一个文明的“可持续性”?展示科技?那在对方眼中或许只是玩具。展示武力?更是无异于蝼蚁撼树。
梅小E却眼前一亮:“我明白了。它要的不是静态的展示,而是动态的响应。就像草原生态系统,其平衡不是靠某种最强生物的统治,而是靠所有物种相互依存、能量循环不息的动态过程来证明的。这个‘涟漪’,这个‘协议’,是在测试我们文明网络的‘流动性’和‘韧性’。
他转向太平,眼神坚定:“指挥官,我请求授权,不以对抗方式,而是以我们‘大同’之道的核心——引导能量流通、促进协同创造的方式,来回应这次质询。”
太平凝视着梅小E,又看向星图中那个仍在扩散的、充满未知的涟漪,深吸一口气:“你需要什么?”
“我需要调动般若熔炉的部分‘创世种子’能量流,但不是用于防御或攻击。我需要‘守衡’AI的全力配合,重新优化整个太阳系内的能量分配网络,不是收缩,而是……适度扩张,展现出我们系统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弹性和创造力。”梅小E快速说道,“同时,向太阳系所有殖民地和科研站广播这次事件的全部信息,邀请所有公民,不是被动等待救援,而是主动参与到这次‘回应’中来——用他们正在进行的创造性工作,用整个文明网络的活跃度,来共同证明我们的‘可持续性’。”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甚至有些冒险的计划。它依赖于整个文明每一个个体的自觉与协作,而非少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