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前殿那巨大而诡异的深坑,如同大地上一道新鲜的伤疤,灼烧着每一个咸阳人的眼睛。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空气中弥漫,各种流言蜚语不胫而走——有天罚论,有地龙翻身说,更有甚者,暗中传播这是新联邦制度触怒上苍的征兆。
然而,预想中的混乱并未持续太久。
就在深坑出现的第二天清晨,一队队身着崭新制式皮甲、臂缠“启明”
袖标的士兵,在各级官吏和黑冰台便衣的配合下,出现在了咸阳各处的告示栏和人群聚集地。
他们没有强压言论,而是由口齿伶俐的“宣导员”
登高宣讲,内容清晰、一致:
“诸位父老!
昨日地陷,非是天罚,乃是陛下与联邦,以雷霆手段,清除了潜藏于阿房宫地底、意图毁灭全城的星师邪器‘炉心’!”
“为保我咸阳百万生灵,陛下毅然决然,引导邪器之力,自毁宫阙!”
“宫阙可再建,人命岂能重来?此非灾厄,实乃陛下与联邦,对我等子民性命的珍视!”
同时,一幅巨大的、描绘着地下“炉心”
狰狞结构和能量爆表意图解的宣传画,被悬挂在最为显眼的位置。
图画旁,还附有格物院大匠的联合署名证词,以最浅显的语言解释了那湮灭光柱的原理与危害。
真相,以其最直观、最震撼的方式,击碎了谣言。
恐慌开始逐渐被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以及对那位不惜自毁心血以保全民的“文明守护者”
的复杂感激所取代。
人们望着那深坑,眼神从恐惧变成了好奇,最终化为一种参与历史的激动。
(一)废墟上的新政
安抚民心只是第一步。
嬴政深知,必须用更快、更实在的行动,将民众的注意力从毁灭引向创造。
在萧何、张良等人的高效运作下,一系列政令迅颁布:
1“以工代赈”
,转向启明:阿房宫工程即刻无限期中止。
原数十万役夫,全部转为“启明城”
建设的第一批工人!
工钱按日结算,绝不拖欠,且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
此举瞬间将潜在的失业动荡,转化为了建设新都的磅礴力量。
2“深坑利用”
,化害为宝:那令人望而生畏的深坑,并未被填埋。
在格物院规划下,它被设计为未来“启明城”
的核心能源与水利枢纽——坑底将引渭水成湖,利用落差建设水车工坊;坑壁将开凿窑洞,用于存储物资、进行特殊实验。
曾经的毁灭之源,被赋予了新生的使命。
3“法典公示”
,定鼎人心:《大秦宪章》草案(简化通俗版)被大量刊印,分各州县,并由专人宣讲。
其核心内容——联邦制、权重分配、基本民权保障、文明认同——开始深入人心,尤其是关于“非战时不得随意征民夫”
、“赋税需经议政程序”
等条款,让饱受徭役之苦的百姓看到了切实的希望。
4“技术普惠”
,展现优越:少府与格物院联合,在咸阳外城设立了数个“公输坊”
,公开演示并推广由“文明火种”
计划改良的新式农具(曲辕犁、耧车)、水力锻锤、以及更高效的纺机。
允许民众近距离观看、甚至亲手试用。
技术的魅力,比任何口号都更具说服力。
内部秩序,在以肉眼可见的度恢复和提升。
一种不同于秦制严苛、也不同于六国散漫的新气象,开始在关中大地孕育。
---
(二)暗处的低语与潜行的孤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