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宴”
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夜之间传遍了启明城的每一个角落。
深坑引水渠贯通在即,守护者陛下竟要设宴与民同乐,这在新朝旧代都是闻所未闻的稀奇事。
工地上原本就高涨的情绪,更是被添了一把火,连夯土的号子都带上了欢快的调子。
“听说了吗?陛下要在那大坑边上摆席面!
咱们这些泥腿子也能上桌?”
“何止上桌!
萧尚书说了,按‘劳动红旗手’、‘金点子能手’还有各工段推举的模范,都能去!
还能带家眷!”
“啧啧,俺得再加把劲,争取那天也能挺直腰板去吃这顿御宴!”
(一)“不务正业”
的衙门与“鸡飞狗跳”
的进步
在这片欢腾的背景下,新设立的联邦各部门,也开始在具体事务中展现其独特的风格,有时不免闹出些令人捧腹的动静。
农业部的官员,大多是些戴着高冠、满口“农时”
、“地力”
的儒生和精通稼穑的老农官。
他们带着格物院改良的“启明一号”
粟米良种,雄心勃勃地要在咸阳周边推广。
第一站选在了一个叫“东乡里”
的村子。
里正召集村民,农业部的年轻官员捧着良种,滔滔不绝:“此乃格物院精心选育,耐旱、抗倒伏,亩产可比旧种增三成…”
底下老农们叼着旱烟袋,眯着眼,不置可否。
终于,一个黑黝黝的老汉打断他:“后生,你说破天,这粟米杆子硬不硬?俺家那老牛可爱吃现在这口?”
官员一愣:“这…杆茎确比旧种坚韧,至于牛…”
“牛不爱吃,俺就得额外备草料!
费那劲增产那点,够草料钱不?”
老汉一句话,噎得官员面红耳赤。
最后还是老农官出面,不说增产,只说“这新粟米熬粥更香,蒸饭更出数”
,又许诺农业部可以联系少府,平价提供一批格物院设计的省力耙犁试用,这才让一些农户将信将疑地领了种子。
推广会结束,年轻官员们蔫头耷脑,深刻理解了“接地气”
的重要性。
商业部更是热闹。
刘邦充分挥其市井智慧,在新建的“启明市”
搞起了“规范化管理”
。
他下令所有商贩需在指定区域、使用统一制式的摊位,明码标价,严禁缺斤短两。
这本来是好政策,却差点引一场“秤砣战争”
。
旧秦度量衡混乱,楚地、秦地、韩魏遗民用的秤砣、升斗大小不一。
刘邦手下试图推行新的标准度量衡器,一个卖黍米的老太太不干了,抱着自己磨得油光亮的旧升斗哭天抢地:“这新升斗小了一圈!
这是要了老身的命啊!”
旁边一个卖柴的壮汉挥舞着自己祖传的大秤砣声援:“就是!
俺们这秤祖传三代,童叟无欺!
凭什么不能用?”
商业部的小吏们哪见过这阵仗,眼看就要被唾沫星子淹没。
刘邦闻讯赶来,也不生气,笑嘻嘻地先自掏腰包把老太太的黍米和壮汉的柴禾全按他们的“旧标准”
买下,然后拉着两人到一旁,勾肩搭背地“商量”
:“老太太,您看啊,这新升斗是小了点,可以后所有人都用这个,您进货不也方便?价格咱可以稍微调调嘛…这位好汉,你这秤砣是准,可别人家的不准啊!
以后大家都用一样的,谁也不敢坑您不是?再说了…”
他压低声音,“第一批换用新度量衡的,市易司有优惠,摊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