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或许能在青史上为他个人留下一个悲壮的忠义之名,但那是以整个下邳城的毁灭和无数无辜生命的消逝为代价,是用他人的尸骨堆砌起自己那点可怜的声誉。而放弃,则意味着必须亲手打碎自己一直以来秉持的信念,承认彻头彻尾的失败,背负上丢失州郡、怯懦投降的千古骂名,甚至可能被天下人永远地钉在耻辱柱上,嘲笑、唾骂……但是……但是唯有如此,或许……或许还能为这城中那些信任他、跟随他的人,无论是将士还是平民,从死神手中,抢夺下一线渺茫的生机!
他再次抬起头,目光投向城外那片代表着曹操意志的、无边无际的黑暗与点点营火,眼神不再仅仅是之前的忧虑、愤怒或是绝望,而是开始以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审慎地分析、权衡。如何“弃”?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避免曹军入城后可能发生的劫掠与屠杀?如何才能说服,甚至利用陈登这些早已心思浮动的本土势力,让他们配合,或许可以借助他们与曹操方面可能存在的那些隐秘联络渠道,为全城军民的撤离或是有条件的投降,创造必要的条件?直接打开城门,无条件投降,那是最愚蠢的下下之策,等同于将所有人的生死,毫无保留地、完全寄托在曹操那难以预测的“仁慈”之上,这无异于一场豪赌,而赌注是全城人的性命。或许……可以尝试进行一场谈判?以主动让出徐州统治权为代价,换取曹操承诺,保证城内军队能够放下武器、有序撤离,保证下邳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兵灾屠戮?
这个念头一旦如同毒草般从心底滋生出来,便再也无法遏制,迅速蔓延,扎根。它与他半生所秉持的信念如此格格不入,充满了屈辱与妥协,然而,它却又如此清晰地指向了那条唯一可能通往生存的道路,与陶谦临终前那充满现实智慧与悲悯之心的最终嘱托,不谋而合。
刘备深深地、深深地吸了一口这冰冷、潮湿、带着死亡与腐朽气息的空气,仿佛要将这无尽的沉重与痛苦一并吸入肺腑,然后彻底转化为行动的决心。他猛地转过身,步履异常沉重,却又带着一种卸下了某种无形却重逾千钧之枷锁后的、异样的坚定,一步一步,走下了这摇摇欲坠、哀鸣不已的城墙。他的背影在身后昏黄跳跃的火光映照下,被拉得很长、很长,充满了难以言说的疲惫、沧桑与悲凉,却又似乎在那极致的黯淡之中,孕育出了一丝微弱却不容忽视的、关乎生存的决绝光芒。接下来所要做出的决定,将是他一生中最为艰难、最为痛苦,也最可能让他身败名裂、背负万世骂名的抉择。但,为了那个刻入掌心的“慎”字,为了不辜负陶谦“勿拖累百姓”的最后期望,他必须强迫自己,去冷静地思考、去艰难地筹划那条最为人所不齿、却可能是唯一能让更多人活下去的——“弃”途。夜色,愈发深沉如墨,下邳城最终的命运,正在刘备内心这场无声却激烈无比的天人交战与痛苦抉择中,悄然转向,滑向一个未知的、充满了屈辱却也蕴藏着生机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