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以万计依旧在咬牙坚持、将性命托付于他的将士!是这城墙之内,数十万将身家性命、阖家老小都系于他一身的下邳百姓!他们的恐惧,他们的期盼,他们活下去的渴望,如同无数双无形的手,紧紧扼住了他的咽喉,让他每一次呼吸都感到撕心裂肺的疼痛。
精神恍惚间,他的思绪猛地被拽回到了数年前,那个同样令人感到沉重和压抑的场景——徐州牧陶谦的病榻之前。彼时,那位风烛残年、生命之火即将燃尽的老人,屏退了左右,用尽最后残存的所有力气,枯瘦如柴、冰冷异常的手,死死地抓住他的手腕,力道之大,几乎要捏碎他的骨头。老人浑浊得如同蒙尘古镜的眼眸,在那一刻却迸发出异常明亮、近乎灼热的光芒,那里面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恳切、沉重的托付,以及……一种洞悉世事、预见未来的悲凉。气息奄奄、言语已然断续不清之际,陶谦那颤抖不止的手指,固执地、一笔一划地,在刘备的掌心,缓缓写下了最后一个字——**“慎”**。
随后,仿佛回光返照,老人用尽胸腔里最后一丝气息,吐出了断断续续、却字字如同千斤重锤般砸在刘备心头的遗言:
“玄德……徐州……交予你了……守不住…便…弃!万勿…为…虚名…拖累…百…姓…”
那个用尽生命最后力气写下的“慎”字,那个如同惊雷般炸响在耳边的“弃”字,瞬间化作了烧红的烙铁,狠狠地、永久地烫在了刘备的灵魂最深处!当时,他沉浸在巨大的悲恸与接收徐州这副沉重担子的惶恐不安之中,只觉得这是前辈在生命终点无可奈何的悲鸣与对现实的妥协,自己既然承受了这份如山般的信任与托付,必当竭尽全力,誓死守护这片土地和其上的人民,岂能未战先虑败,轻言放弃?那与他的信念、与他所追求的仁德之道,完全背道而驰!
然而……然而此时此刻!在这泗水寒彻,孤城将倾,数十万军民性命悬于一线的绝境之下,陶谦临终前那看似悲凉无奈的遗言,却如同穿越了时空的暮鼓晨钟,在他混乱、焦灼、近乎绝望的脑海中,骤然轰鸣,无比清晰地回荡起来!每一个字,都带着血淋淋的重量!
“守不住…便…弃!”
“万勿…为…虚名…拖累…百…姓…”
是啊!虚名!仁义之名,英雄之名,汉室宗亲之名,誓死不降的忠贞之名……与这满城数万、数十万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父母妻儿、会恐惧会期盼的性命相比,这些虚无缥缈的“名”,又算得了什么?!自己若只是为了成全一个“不负陶公托付”的忠义虚名,为了保全自己那点可怜的、不堪一击的尊严,而一味地固执坚守,直到城破人亡的那一刻,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只能是激怒曹操,给其麾下那些渴望劫掠与杀戮的骄兵悍将,提供一个最好的屠城借口!届时,下邳必将血流成河,生灵涂炭,积尸如山!他刘备,这个口口声声以仁德自居、以拯救苍生为己任的“刘皇叔”,岂不就成了拖累整个徐州百姓陷入万劫不复之境的千古罪人?!
陶谦,这位老于世故、洞察人心的前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并非只是给了他一个空洞的道德枷锁,而是赋予了他一个在绝境之中,作为领导者所能做出的、最艰难、最痛苦、却也最需要勇气和担当的选择权:当守护已经彻底失去可能,所有的牺牲都变得毫无价值,只剩下无意义的毁灭时,保存有生的力量,尤其是保存那些依旧信任你、愿意跟随你的人的生命,远比毫无意义的、悲壮的殉葬,更为重要,也更为负责!
一股混杂着极致痛苦、豁然明悟、以及破釜沉舟般决绝的情绪,如同汹涌的暗流,在刘备的胸中疯狂地激荡、冲撞。他死死地攥紧了拳头,指甲因为过度用力而深深陷入掌心的皮肉之中,甚至渗出了丝丝缕缕的鲜血,但那肉体上的刺痛,远不及他内心此刻所承受的万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