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要求直径16毫米的螺纹钢,他直接换成了细得像筷子、布满锈斑的1o毫米劣质品。
国标425的水泥,他直接换成了颜色泛黄、肉眼可见掺杂大量沙土的无标号水泥。
一百万的工程款,他只拿出不到三十万,用于材料采购和人工开销。
剩下的大头,直接揣进自己腰包。
他的计划,和孙连城的“烂尾楼”
计划,不谋而合,但又有着本质区别。
孙连城想让他把楼盖“烂”
。
而赖三,是准备等主体框架一搭起来,就立刻卷款跑路,人间蒸。
整个项目,从一开始,就奔着一个共同的,名为“完蛋”
的目标,一路狂奔。
这期间,被王梁副市长派来“死死盯着”
的项目监理小李,几次都现了问题。
小李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腔热血,责任心爆棚。
他现钢筋型号不对,立刻上报。
他现水泥质量可疑,甚至亲手从刚浇筑的柱子里抠出一块,一捏就碎成了粉末。
他拿着一份份图文并茂、充满了安全隐患的报告,送到了总顾问孙连城的办公桌上。
“孙书记,您看!
这简直是草菅人命!
这柱子别说住人,风大点自己都能断了!”
小李指着照片上那根歪歪扭扭、里面还夹杂着饮料瓶和泡沫块的承重柱,气得浑身抖。
然而,这些报告,都沉入了大海。
孙连城每次都只是用一种“年轻人不要太较真”
的眼神看着他。
然后用“要相信同志,不要把关系搞得那么僵化嘛”
、“水至清则无鱼,抓大放小嘛”
这样的话,轻描淡写地把事情压了下去。
几次三番之后,监理小李也凉了心。
他明白了,这个项目,从上到下,都烂透了。
连总顾问孙书记,都是这个态度,他一个小小的监理,又能做什么呢?
于是,他选择了同流合污,每天签完字就走人,对工地的一切,视而不见。
至此,整个项目最后一丝“安全阀”
,被彻底拔掉。
一切,都完美地,在孙连城的计划之中。
他每天看着项目“毫无进展”
的进展报告(因为赖三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搭框架上,外墙、水电等一概没动),心情是无比的舒畅。
他甚至开始期待,赖三能早点跑路。
那样,一栋光秃秃的水泥框架“现代主义风格”
烂尾楼,将提前屹立在北莞市的大地上。
那将是他孙连城,一座不朽的渎职丰碑。
就在他觉得这次的“作死”
已经万无一失,只剩下坐等瓜熟蒂落时。
他不知道,真正的“惊喜”
,还在后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