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我看来,他是一味猛药。”
“药性刚烈,用得不好,见血封喉。
可一旦用对了地方,却能起沉疴,治绝症。”
孙连城顿了顿,吐出四个字。
“以毒攻毒!”
王梁听得云里雾里,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什么以毒攻毒?”
“我们北莞的建筑市场,现在是什么样子?”
孙连城反问,“表面风平浪静,底下呢?一潭死水!
那些大的建筑公司,盘根错节,关系稳固,把持着九成以上的政府项目。
他们舒舒服服地躺在功劳簿上,还有几个愿意琢磨创新?工程质量一年不如一年,报价却一年比一年高!”
“整个市场,死气沉沉。”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什么?”
孙连城的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分。
“我们需要一条鲶鱼!”
“一条又凶又恶,不讲规矩,敢掀桌子的鲶鱼!
把他扔进这个池塘里,让所有人都紧张起来,让所有人都给我动起来!”
“赖三,就是我选中的,那条最凶、最恶、最饿的鲶鱼!”
孙连城转回头,目光如炬,直视王梁。
“我用他,不是因为他好。
恰恰是因为他足够坏,足够烂,足够没有底线!
把他扶起来,让他去搅动这个市场,去冲击那些固化的利益格局!
这就叫‘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就叫激活市场的‘鲶鱼效应’!”
王梁彻底被这套歪理给说蒙了。
他张了张嘴,想反驳,却现自己的思路完全被带偏了。
因为孙连城的这番话,虽然歪到离谱,但从理论上……好像……竟然他妈的能自洽?
看到王梁脸上的动摇,孙连城知道,该上第二道菜了。
“当然,”
孙连城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温和,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这只是其一。”
“其二,老王,我们也要讲情怀嘛。”
“这个赖三,他问题再多,他是什么?是我们北莞市土生土长的本地企业,是千千万万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微企业的一个缩影。”
“对于这样的企业,能一棍子打死吗?不能!”
孙连城的声音里充满了痛心疾。
“我们要给他一个机会!
一个改过自新,浪子回头的机会!”
“这次的改造项目,就是我给他的一个‘试炼场’。
他要是能抓住这次机会,洗心革面,把项目做好,那我们不仅盘活了一栋楼,更是挽救了一个‘失足’的企业家!
这背后的社会意义,比项目本身,大得多啊!”
一套“宏大叙事”
加“人文关怀”
的组合拳,把王梁打得晕头转向。
他感觉自己的脑子,已经被孙连城搅成了一锅浆糊。
他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孙连城如今在北莞那“料事如神”
的光环太盛,让他根本不敢再轻易地去质疑。
万一……
万一孙书记这次,又是在下一盘惊天动地的大棋呢?
万一这个烂泥扶不上墙的赖三,真被孙书记给点化了呢?
王梁不敢想下去了。
他端起桌上那杯已经凉了的茶,一口闷掉,像是喝了一杯苦酒。
“孙书记……你的想法,太……太前了。”
王梁憋了半天,最终只能挤出这么一句。
“我保留意见。
但是,既然是市委的决定,我会执行。”
“不过,丑话说在前面!
这个项目,我会派人死死盯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