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白领,疲惫地坐进“包间”
,本想舒展一下身体,却感觉左右都被夹住了,空间感瞬间变得无比压抑。
他拿出手机想刷会儿视频,昏暗的光线下,眼睛很快就酸了。
“有病吧?这不更憋屈了吗?”
他小声嘀咕。
最糟的是,一位母亲带着孩子上车,孩子坐在里面的座位,母亲坐在外面,中间隔着一块板。
车一晃,孩子没坐稳,脑袋精准地磕在隔断的尖角上,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谁他妈设计的这破玩意儿!
碍手碍脚的!
存心害人啊!”
母亲抱着孩子,又气又心疼,当场破口大骂。
于是,孙连城期待已久的交响乐,终于奏响了!
北莞市的市民热线被打爆了。
本地的“莞城论坛”
更是成了欢乐的海洋,不,是愤怒的火山。
孙连城每天下班后,都把自己锁在办公室里,泡上一杯滚烫的浓茶,打开电脑,津津有味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
引的舆论海啸。
【今日置顶热帖:一号线的“移动棺材”
,你今天进去了吗?】
“我今天坐了,感觉自己像个被打包的快递。
谢谢,有被冒犯到。”
“这玩意儿的唯一作用,就是方便小偷作业。
我今天亲眼看到一个大哥的手机差点被旁边的人顺走,幸亏他反应快,不然派出所都找不到证据!”
“脑残设计!
绝对是哪个不坐公交车的领导拍屁股想出来的!
浪费纳税人的钱,就为了搞出这么个形式主义的新高度?”
“强烈要求拆掉!
还我宽敞明亮的车厢!
起投票,同意的顶我上去!”
孙连城看着这些评论,嘴角咧开,露出了多日来最真诚、最自肺腑的笑容。
骂得好!
骂得再响亮点!
这才是人民群众最真实的声音!
这才是他梦寐以求的结果!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潜伏多年的卧底,终于等到了友军炮火的全面覆盖。
每一条骂他的帖子,都像一束照亮他咸鱼之路的探照灯。
这次,总该错不了了吧?
市民的怨气,很快就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传导到了市长高建的案头。
高建顶不住了。
他亲自打电话,让孙连城去他办公室一趟。
“连城同志啊。”
高建指了指对面的沙,脸上带着一丝疲惫的客气,“坐。”
孙连城坐下,一脸平静,内心却在狂喜:来了!
审判的时刻终于来了!
“那个‘人文公交’,市民的反馈……不太理想啊。”
高建措辞很委婉,“市民热线每天几百个电话,都是投诉这个隔断的。
网上嘛,说得更难听。”
“我知道。”
孙连城点了点头,表情沉痛。
“你看,是不是……这个试点,可以先暂停一下?”
高建试探着问,“等我们把方案再优化优化,考虑得更周全一些,再……”
孙连城猛地摇了摇头。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背对着高建,用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
的悲壮语气,缓缓开口。
“市长,任何伟大的创新,在初期,都必然会经历误解和阵痛。”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仿佛承受着山崩海啸般的压力与委屈。
“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反对的声音,就放弃了对城市人文精神的终极探索。
市民们现在还不习惯,是因为他们长期被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