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城的奇文,在北莞市府大院里掀起的复古风潮,仅仅是海面上的波浪。
而在水面之下,一个名为“宇宙心学研究会”
的神秘线上群聊里,早已是惊涛骇浪。
这篇文章,如天外陨石,精准砸入了这群“信徒”
的心湖。
“导师此文,返璞归真,大巧若拙!
我初读三遍,只觉是谈节俭;再读五遍,方悟是论初心;今日通读十遍,才窥见一丝真谛——导师是用一张破桌,在阐述‘守正’与‘创新’的深刻辩证关系啊!”
“王兄所言极是!
‘守正’,便是守住旧桌所代表的初心与根基;‘创新’,则是要在此根基上,生出新的精神价值!
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换一张新桌子!
导师这是在批判那些只懂物质迭代,不懂精神传承的庸人!”
“高!
实在是高!
‘历史包浆’四字,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万物皆有包浆,我辈的精神,若无岁月沉淀,无汗水浸润,不过是光鲜亮丽的工业品,一触即碎!”
孙连城正用小号潜伏在群里,看着屏幕上一条条滚动的彩虹屁,只觉得眼前阵阵黑。
他为了应付马建国,胡乱堆砌的辞藻,如今被这群人拆解、分析、升华。
每一个字,都被赋予了它根本不配拥有的哲学高度。
他感觉自己不是写了篇文章。
他感觉自己是不小心泄露了天机。
他点开群成员列表,目光扫过一个个狂热的头像。
在众多激情澎湃的学习者中,一个名叫“行者帆”
的id,尤其引人注目。
他几乎不参与讨论,却以惊人的毅力,将孙连城那篇不足千字的文章,逐字逐句地进行了全方位的“学术注解”
。
从“桌面之裂痕,非残也,乃岁月之沟壑”
,他注解出《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的奋斗痕迹。
从“其腿之微晃,非损也,乃饱经风霜后之坚韧”
,他注解出儒家“中庸之道”
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的化解智慧。
此人的注解,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洋洋洒洒写了五千多字。
其深度与广度,连孙连城这个原作者都看得一愣一愣的。
“这个‘行者帆’……是个人才啊。”
孙连城喃喃自语,心中却涌起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
他总觉得,这种把歪理邪说当成至理名言,还非要研究出个子丑寅卯来的人,最容易搞出事情。
他的预感,很快就应验了。
“行者帆”
的真名,叫林帆。
市审计局一名刚入职不到两年的年轻干部。
他为人正直,业务精干,唯一的“缺点”
,就是过于理想主义,还有点认死理。
在审计局这种每天跟数字和规章打交道的地方,他总觉得缺少一种精神上的指引。
直到他遇见了孙连城的“宇宙心学”
。
那篇《论一张旧桌子的“历史包浆”
与“精神传承”
》,对林帆而言,不啻于一道圣光,照亮了他迷茫的职业道路。
他将文章打印出来,贴在自己的工位上,早晚诵读。
他将孙书记那张“充满历史包浆”
的破桌子,视为当代干部勤俭为公、坚守本心的最高图腾。
在他看来,一个干部的办公桌,就是他内心世界的具象化。
孙书记的桌子朴实无华,甚至破败不堪,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早已越了物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