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城的新人设,很快就在市府大院里激起了一圈涟漪。
这涟漪虽小,却精准地荡进了市府办公室主任马建国的眼底。
马建国,人称马主任,一个在机关里浸淫了二十多年的“人精”
。
他的专业不是文件处理,也非会议协调,而是“人”
。
他能从领导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里,解读出三层截然不同的含义;能从秘书泡茶的水温变化,判断出领导今天的心情指数。
在马建国构建的“人物关系网”
里,如今的孙连城,早已不是那个刚从区里调上来的闲散干部。
他是北莞市的“活财神”
。
是“猫有猫道”
哲学的开创者。
是一面正在冉冉升起的旗帜。
这样的人物,他的办公室,理应是全市机关的“样板间”
,是精神文明的“展示窗口”
。
可当马建国借着送文件的名义,第一次踏入孙连城的办公室时,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差点被门槛绊倒。
那张桌子……
与其说是桌子,不如说是一件等待被历史博物馆收容的“出土文物”
。
桌面裂着狰狞的豁口,上面贴着一道歪歪扭扭、闪着贼光的透明胶带,像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丑陋伤疤。
桌腿微微颤抖,出不堪重负的呻吟,似乎下一秒就要跪地求饶。
马建国的心脏猛地抽紧。
这成何体统!
这哪里是市领导的办公室?这分明是某个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的传达室!
让那些从京城、从沿海达地区来的考察团看到,他们会怎么想?
他们会想,北莞市的领导,竟然在这样一张破桌子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这传出去,丢的不是孙书记一个人的脸,是整个北莞市的脸!
马建国瞬间感到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
这是自己作为办公室主任的失职,更是他表现忠诚、提升服务水平的绝佳机会!
孙书记自己节俭,那是高风亮节,但他们做后勤的,不能没有眼力见!
行动,必须雷厉风行。
第二天下午,孙连城正惬意地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享受着破桌子“吱呀”
作响带来的催眠曲。
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不等他应声,门就开了。
马建国满面春风地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个穿着工装的师傅,抬着一个庞然大物。
那是一套崭新的办公桌,用料是顶级的缅甸花梨木,暗红色的木质在灯光下泛着温润厚重的光泽,设计现代简约,充满了低调的奢华。
“孙书记,忙着呢?”
马建国笑呵呵地打招呼,手一挥,指挥着工人,“来来来,把旧的搬走,把这套新的给孙书记换上。”
孙连城浑身一激灵,霍然从椅子上弹起。
换桌子?
这还了得!
这张破桌子,是他“老古董”
人设的基石,是他“咸鱼哲学”
的图腾,是他抵御一切建功立业机会的最后一道防线!
桌子一换,他的人设不就当场崩塌了吗?
“等等!”
孙连城站起身,声音里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决,“马主任,这是干什么?”
马建国见他反应这么大,以为他是客气,脸上的笑容愈灿烂:“孙书记,您看您,太客气了。
您现在是咱们北莞的旗帜,代表着市里的脸面。
这办公条件,必须跟上!
我们办公室早就该想到了,是我们的服务工作没做到位,我检讨。”
他说着,还煞有介事地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