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员,正抱着一摞文件匆匆走过。
看到孙连城,那年轻人的脚步猛地一顿,整个人僵在原地,随即胸膛挺得笔直,目光灼灼地行注目礼。
直到孙连城走过去很远,他才敢长出一口气,继续挪动脚步。
不远处,几个其他部门的处长正在树下聊天。
看到孙连城的身影,树下的谈笑声瞬间消失,几位处长不约而同地住了嘴。
他们远远地对着孙连城点头,腰杆不自觉地弯了下去。
那不是平级之间的问候。
是参拜。
甚至连看守大门的保安老张,那个平时只会懒洋洋抬起眼皮看一眼车牌的退伍老兵,在看到孙连城走近时,竟然猛地站直了身体,抬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孙连城浑身一僵。
他能从那些目光中,清晰地读出复杂的情绪——崇拜,敬仰,好奇。
但更多的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恐惧。
他们怕的不是孙连城这个人。
他们怕的是孙连城身上那层“官场柯南”
的光环,那面被省纪委亲自擦亮的“照妖镜”
。
在他们眼里,孙连城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市委副书记。
他是一个行走的“纪委探针”
。
一个能让特权阶级闻风丧胆的“阳谋大师”
。
谁也不知道,今天跟他擦肩而过,明天会不会就因为家里哪个不开眼的亲戚,喜提省纪委“上门喝茶”
大礼包。
“不畏权贵、智斗特权”
的楷模形象,已经像钢印,深深烙在了市委大院每一个人的心里。
孙连城感觉自己不是走在洒满阳光的院子里。
他正行走在聚光灯下的舞台中央,每一道目光都像一根无形的线,将他牢牢地钉死在那个“伟大光明正确”
的神坛上,动弹不得。
就在这时,市委书记叶重的秘书快步走了过来,姿态恭敬。
“孙书记,叶书记请您去他办公室一趟。”
孙连城的心,又往下沉了半截。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叶重,这位空降北莞、以稳健着称的市委一把手,对孙连城之前搞的那些“花活儿”
一直持保留态度。
孙连城能感觉到,叶重看他的眼神里,总带着一丝审视和不认同。
这也是孙连城敢于搞砸“道德红绿灯”
项目的底气之一。
他觉得,只要自己闹得够出格,这位务实的书记,一定会第一个站出来叫停,然后顺理成章地把他配到某个清水衙门养老。
可现在……
走进叶重那间宽大而简朴的办公室,孙连城第一次感觉到了压力。
叶重亲自从办公桌后走出来,脸上是一种孙连城从未见过的,既欣赏又感慨的复杂神情。
他没有握手,而是指了指旁边的待客沙。
“连城同志,坐。”
孙连城拘谨地坐下,后背挺得笔直。
叶重亲自给他倒了杯茶,这个举动让孙连城更加不安。
“这几天,辛苦了。”
叶重在对面坐下,目光沉静地看着他。
“还好,都是分内工作。”
孙连城挤出一句标准答案。
叶重笑了笑,摇了摇头。
“连城同志,以前,是我看走眼了。”
孙连城的心脏猛地一抽。
只听叶重继续说道:“你的手段,看似无为,实则蕴含雷霆。
一个交通项目,引而不,却精准地撕开了一个潜藏极深的腐败口子,把一个副厅级干部拉下马。
整个过程,有理有据,顺应民心,让对方哑口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