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的亲笔批示,字迹并不潦草。
每一个笔锋都透着一股斩钉截铁的意志。
那个用红笔画出的圈,框住的不是文章,而是他高建的政治前途。
“降熵效果……”
高建反复咀嚼着这四个字,牙根咬得咯咯作响。
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血压在飙升,太阳穴一突一突地剧烈跳动。
荒谬!
滑稽!
可笑至极!
他一个在改革前沿冲杀了半辈子的实干派,竟然被一篇神神叨叨、用物理学定律包装起来的“神文”
给绊倒了。
更让他憋屈的是,这把捅向他的刀子,竟然还得到了省委最高领导的“开光”
。
他想反驳。
可怎么反驳?
说“熵增理论”
是歪理邪说?那是写进教科书的基础科学。
说这篇文章是胡乱套用?省委书记亲笔批示了“有新意”
。
说这是政敌的攻击?文章通篇没提他高建一个字,全是站在宇宙宏观视角下的“善意提醒”
。
这口黑锅,他不仅要背,还得捏着鼻子承认这锅的材质很科学,很先进。
“咚咚。”
办公室的门被敲响,秘书脸色煞白地探进半个身子,声音压得极低:
“市长,刚才……城建、规划、财政几个局的领导都打电话来,询问‘亚洲之光’广场项目……是不是……要重新评估?”
高建猛地将那份传真拍在桌上,出一声巨响。
“评!”
他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声音嘶哑得像是破旧的风箱。
“让他们好好评!
把‘熵增’还是‘熵减’给我算清楚!
算不清楚,谁也别想开工!”
秘书吓得一哆嗦,赶紧缩回头去,带上了门。
高建无力地向后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他知道,完了。
“亚洲之光”
完了。
他力主的其他几个大型景观工程,恐怕也悬了。
这股“熵增”
的妖风,已经成了悬在他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而铸剑的人,是那个他一直以为可以随意拿捏的、只知道看星星的孙连城。
……
同一份文件,摆在市委书记叶重的桌上,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气象。
叶重没有高建的暴怒,他只是平静地看着,甚至饶有兴致地多读了两遍。
他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沫,呷了一口。
茶香温润,沁人心脾。
他不得不承认,孙连城这步棋,走得实在是妙。
不,这已经不是棋了。
这是天外飞仙,是降维打击。
他原本只是想利用孙连城的“低熵稳健”
理论,为自己保守的施政方针找一个理论包装,用来对抗高建的激进改革。
他万万没想到,孙连城麾下那帮“信徒”
,竟然能把这套理论,锻造成一柄如此锋利、如此诡异的武器。
它不沾因果,不染尘埃。
直接从“宇宙天道”
的层面,宣判了对手的死刑。
高建输得不冤。
他不是输给了自己,也不是输给了孙连城。
他是输给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谁能跟物理规律斗?
叶重放下茶杯,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他拿起内线电话,声音沉稳:
“通知下去,下午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学习省委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
要深刻领会‘降熵’理念对我们工作的指导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