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城最终没有给出任何口头承诺。
他只是用一种悲悯的眼神,深深地看了一眼半醉的祁同伟。
而后站起身,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决绝,结束了这场酷刑般的茶局。
回到办公室,孙连城没有联系任何人,没有向谁汇报。
他反锁上门,拉上窗帘,将自己彻底与外界隔绝。
他打开电脑,没有片刻犹豫。
与其在别人的规则里左右为难,不如自己创造一个规则,一个能把所有人都困住的规则。
他打开系统商城,目光如炬,直接锁定了那个价格昂贵,却可能是唯一解药的选项。
【叮!
】
【确认消耗咸鱼值点,兑换永久被动技能:官样文章大师(proax)】
一瞬间,海量的公文模板、法规条例、领导讲话稿的精髓,化作信息洪流,在他脑海中奔涌、重组、裂变,仿佛一场宇宙大爆炸。
他双眼放光,手指在键盘上化作残影。
屏幕上,一行行闪烁着官僚主义光辉的文字,开始以惊人的度生成。
他没有写一个关于“陈清泉”
的字,甚至没有提及任何具体案件。
他起草的是一份文件。
一份足以载入汉东官场史册的、堪称艺术品的红头文件。
文件标题就充满了令人望而生畏的权威感——《关于在全市政法系统内全面推行“干部案件程序正义标准化操作细则”
的试行办法》。
这份文件,洋洋洒洒,长达三十页。
它引经据典,上至国家大法,下至内部条例,字字珠玑,句句在理。
通篇充满了“既要…又要…”
“一手抓…一手抓…”
“坚决防止…彻底杜绝…”
这样让人无法反驳却又无比空洞的词句。
文件的核心,是对所有涉及处级以上干部的案件,提出了一套堪称变态的程序要求:
第一,立案前,必须由市纪委、检察院、公安局、市委组织部,进行联合风险评估,并出具书面报告,缺一不可。
第二,审讯过程中,除标准配置外,必须有持证的心理专家和人权观察员(由市人大指派)全程在场,并对嫌疑人的情绪波动进行分钟级记录。
第三,证据链的采纳标准,被定义为“绝对闭环”
。
即每一份证据,不仅自身要合法有效,还必须与其他所有证据形成一个完美自洽、无懈可击的逻辑闭环。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哪怕万分之一的程序瑕疵,或逻辑断点,全案即可视为程序不正义,必须回重审,并追究办案人员责任。
这哪里是“操作细则”
,分明是一座用“绝对正确”
的砖石,砌起来的程序迷宫。
孙连城面无表情地敲下最后一个句号。
他按下“打印”
键,办公室里只剩下打印机规律的嗡鸣。
孙连城向后深靠在椅背上,仿佛全身的力气都被抽干。
他拿起内线电话,声音平稳:“小王,进来一下。”
秘书小王推门而入,立刻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办公室的窗帘紧闭,只有电脑屏幕的光幽幽地照在市长那张看不出喜怒的脸上。
“市长。”
小王恭敬地站着,心头打鼓。
孙连城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指向刚刚打印完毕、还带着温热的那厚厚一叠文件。
“这份文件。”
小王的目光只扫过标题——《关于在全市政法系统内全面推行“干部案件程序正义标准化操作细则”
的试行办法》,他瞳孔骤然收缩,心脏猛地一跳。
